2.1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目的要求:了解地球质量的测定方法,平均密度及地内分布;掌握地球重力的变化,地球重力异常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具有弹性和塑性的主要依据及表现;熟悉地磁要素; 掌握地热分布及产生原因。
本节主要讲授内容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1、地球的质量:
2、地球密的度
二、地球的重力
1、地球重力的正常变化
2、地球重力的异常变化
三、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1、弹性依据
2、塑性依据
四、地球的磁场
五、地热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1 、地球的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 F=m g
引力定律 G=f mM/r2
( m 地表物受地心引力的质量 , f 为引力常数6.67×10-8 cm 3/gs 2 , g 重力加速度 , r 地球半径 , M为地球质量 )
地球的体积 V=(4/3)πR3
地球质量 M=gr2/f
平均密度 M/V=5.516g/ cm 3
地表密度2.7~2.8 g/ cm 3 ,说明密度随深度而增加
思考:地内物质为什么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
质 量
M= gr2/f = 5.9472×1024t
2、地球密度
二、地球的重力
1、地球重力的正常变化
定义:地球引力减离心力
地心引力F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地心距平方成反
离心力与离心半径成正比
水平方向:赤道(978.0318cm/s2), 向两极 (983.2177 cm/s2 )增加
赤道引力小,离心力大;极地引力大,离心小
垂直方向: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增1km,减小31 cm/s2,3.2%
2、地球重力的异常变化
地球有金属含量多的岩石,固体密度大,就引力大,出现
重力正异常,若地下有密度较小的物质存在会出现负异常。
思考:欧洲与非洲贸易,如何做有利可图?
三、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地球既有弹性又有塑性
弹性依据
塑性依据
固体潮的存在: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固体地球表层会出现类似于液体的潮汐变化
地内能通过弹性波:地球内部能通过弹性波(地震波)
地球变形:地球自转作用下发生的整体变形,成为两 极捎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岩石弯曲:野外见到岩石褶皱变形
快速运动:弹性变形破裂
慢速运动: 长时塑形褶皱和弯曲
辩证
关系
思考:固体、液体潮会造成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吗 ?
四、地磁及其要素
1、地磁的假设
2、地磁要素
铁磁体假设
热电假设
磁极:在两个地理极附近有二个磁极,存在往西漂移,周期1800年
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偏子午线以东为正,反之为负,
地磁线除赤道水平,两半球与水平面有角度,北半球指北针下倾为正,南半球指北针上仰为正值。
磁偏 角:
3、地磁异常
异常原因:地内岩石含磁性有关
极光和磁暴:地外辐射引起地磁扰动和带电粒子受力
五、地热
1、地热产生的原因:
2、地热的垂直分布
其二是因地内放射性元素的自然蜕变产热
其一是因地球引力收缩,引力能转化成热能
外热层(变温层):地下30-40米内,地温变化随太阳辐射而出现昼夜和四季变化
常温层(恒温层):深度与外界大气温度变化有关,中纬地区因气温变化大而深于两极赤道,内陆深于沿海
内热层(增温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该层受热主要来自地内的放射能,其次是其他形式能量转化而来的热能。随深度的加深而有规律增高。
作图:纵坐标为深度横坐标为温度,作出地温变化图
本节思考与练习
1、如何测定地球的质量和密度?通过课外阅读你认为还有其它的测定方法吗?试举例说明。
2、举例分析地球具有弹性和塑性。平时见到岩石十分坚硬,但在地质历史上为什么它会严重变形?
3、作图,在图上标出磁偏角,指出正方向的角和负方向的角?
4、作图分析,地温递增的规律,并指出地热的集中表现形式。地热形成的原因 。
深层次思考
1、作图分析,当固体潮经过时,地表铅垂线与地平面会有什么微小变化?
2、浙江省西部瑶琳仙境溶洞中常年保持18℃温度,为什么?如果不是溶洞,全球各地都会一样吗?
地球有弹性的依据
岩石快速受力发生破裂
地球有塑性的依据
岩石慢速受力发生弯曲
地理极与地磁极
磁偏角和磁倾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