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导入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我会认和氏璧大臣蔺相如强大允诺规划请罪廉颇抵御辞别侮辱擅长上卿削弱战袍lìnchénbìqiǎngnuòhuàzuìliándǐyùcírǔshànqīngxuēpáo多音字1.爷爷年轻时身体强()壮,高大魁梧。2.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尊敬自己。强qiánɡ(强壮)(强大)qiǎnɡ(强迫)(勉强)qiǎnɡqiánɡ1.明明最喜欢到公园划()船。2.我们做事要有计划()性。划huá(划船)(划算)huà(计划)(划分)huàhuá1.敌人企图削()弱我军力量的阴谋没能得逞。2.妈妈做的刀削()面很好吃。削xuē(削弱)xiāo(刀削)(削皮)xiāoxuē我会写召献罪怯宫臣诺议典抄拒荆我会写宫gōng组词:宫殿皇宫不要写成“官”。易写错献xiàn组词:贡献献身不要少写“丶”。易写错抄chāo组词:抄写抄书不要写成“木”。易写错荆jīng组词:负荆请罪荆条写在“刂”左边。易写错词语理解无法估量价格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无价之宝:造句: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指避免事实,拒不开口。绝口不提:造句:任凭敌人毒性拷打,对我党的秘密她绝口不提。比喻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住。造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广为人知。完璧归赵:胆小;缺少勇气。胆怯:造句:在困难面前,一味的胆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抵挡;抵抗。抵御:造句:抵御外敌入侵是解放军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一致,共同努力。造句:灾难面前,我们要同心协力,勇敢抗击。同心协力:近义词辨析1.班长把大家()在一起,商量事情。2.妈妈正在主持()会议,召集召开相同点不同点召集指聚集,开始之意。召集——将人们聚集的一起。召开召开——召集开会。整体感知1.课文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将”指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课文讲解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故事发生的背景。速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故事的开端。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赵王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也不知如何应对。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蔺相如临危受命。蔺相如性格特点。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想了一会儿”就有了办法,表现了蔺相如的才智超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蔺相如介绍自己应对秦国的对策。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巧记骗回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毫无诚意。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蔺相如大义凛然。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生命。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蔺相如看透了秦王的阴谋。蔺相如机智聪明。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蔺相如巧言说服秦王。速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蔺相如再次临危受命。廉颇做军师后盾。渑池会面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秦王故意侮辱赵王。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的无所畏惧吓到了秦王的卫士。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速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廉颇不服气。蔺相如躲避故意挑衅的廉颇。蔺相如避让廉颇。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的避让引起了门客的不满。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说明避让廉颇的原因。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将相和好,保卫国家。将相和《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知识拓展课文结构将相和渑池会见不畏强暴为了国家利益不和-------和好负荆请罪知错就改蔺相如廉颇完璧归赵智勇双全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典故,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课文主题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蔺相如(lìnlìng)胆怯(qièquè)请罪(zuìzhuì)召集(zhāozhào)允诺(ruònuò)辞别(cíchí)侮辱(rùrǔ)削弱(xiāoxuē)随堂小练.√...√√√....√√√√二、给红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完璧归赵()a.全,完整b.完结c.完成d.消耗尽理直气壮()a.成直线的b.公正的,正义的c.一直,竟至d.直爽ab三、按要求写句子。1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改为双重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换个说法使句子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所以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后习题解析解析:(1)默读时采用如下技巧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避免发声,减少注视点,避免回视和回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只要不影响阅读,不要管它。(2)交流阅读体会,先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想想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有哪些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得体会。2.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解析:在阅读过程中圈画一些关键词句,也可以帮助我理解,加快阅读速度。如:我一眼看到了“和氏璧”。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和氏壁已经送回赵国去了”。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解析:这三个成语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让你复述出来,要注意逻辑严密,所以一定要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然后进行复述。参考答案:三个故事的题目可以分别确定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蔺相如来到泰国,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便以璧上有瑕疵为借口取回和氏璧,并以举行典礼为由拖延时间,将璧送回赵国。这是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见面后,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见秦王这样侮辱赵王,便走到秦王面前,以死相逼,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渑池会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便扬言找机会给蔺相如难堪。为了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请病假不上朝。蔺相如远远看见廉颇,便叫车夫把车往回赶。手下的人问蔺相如,为什么要怕廉颇。蔺相如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静心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争一口气不顾国家的利益,是不应该,就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课后作业《将相和》早已经被拍成了戏曲,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剧种,看看这出戏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将相和.mp3 6将相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