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测试卷(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4~6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正确的是(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氢氧化铝可中和过多胃酸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KOH+C02=KC03+H20 B.2NaOH+S02=Na2S04+H20 C.FeCl3+2NaOH=Fe(OH)2↓+2NaCl D.K2C03+Ca(OH)2=2KOH+CaC03↓ 4.下列属于同种物质的一组是 ( ) A.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 B.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C.石灰水、熟石灰、氢氧化钙 D.盐酸、氯化氢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的清洁剂 B.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C.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D.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6.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7.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后,结合常见酸(HCl、H2S04)的性质与变化绘制出右图。图中“一一”两端的物质都能够反应,其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其他连线的产物也都是盐和水的是 ( ) A.A B.B C.C D.D 8.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 A.CoCl3读作“氧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9.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NH3+C02+H20=NH4HC03;②NH4HC03+NaCl=NaHC03↓+NH4Cl;③2NaHC03=Na2C03+ H20+C02↑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观察白色粉末,含有块状固体 B.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有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C.取少量样品加盐酸,冒气泡 D.加热少量样品,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11.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SO、N0、K+、H+ B.Na+、Cl、OH-、Al3+ C.Cl-、N0、K+、Na+ D.Ag+、Cl-、C0、K+ 12.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3.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水除去MnO2中混有的KCl D.用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14.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营养液章一定含有碳酸钾 D.营养液中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15.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A.通入C02 B.加入H2SO4 C.加入盐酸 D.加入Na2CO3溶液 16.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17.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漏出的浓硫酸掩埋 18.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是 (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19.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某无色溶液滴人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应先加盐酸除去0H-,再加AgN0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 含有Cl- 20.胆矾(CuS04·5H20)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uS04·5H20是纯净物 B.胆矾溶解后电离出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胆矾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6分)宁波有较长的海岸线,每年能生产大量的食用盐。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04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人过量的BaCl2、NaOH、Na2C0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1)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杂质。 (3)以上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滤后增加一个步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 22.(6分)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23.(7分)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0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A分别滴入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B分别滴入A、C、D、E中,C、E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C分别滴入A、B、D、E中,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 (2)B加入E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C加入D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24.C0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0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于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_;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0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0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0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一一软塑料瓶变瘪,乙一一“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0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0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25.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2)进行猜想: 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请你另选择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 (4)原理与用途: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保存。 四、计算题(15分) 26.(6分)某学校探究小组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杂质为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三个烧杯中都加入了11克样品及足量的水配成溶液; ②向三个烧杯加入质量不同的CaCl2粉末; ③将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W克的白色固体。实验数据如下: 烧杯I 烧杯Ⅱ 烧杯Ⅲ 加入CaCl2的质量/克 5.55 12 15 W/克 5 10 10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为_________。 (2)将烧杯Ⅲ的滤液蒸干,得到_________克固体,该固体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只填化学式)组成。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7.(9分)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 漏斗、玻璃棒、烧杯? C. 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卷(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4~6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D 2.B 3.D 4.A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B 18.C 19.C 20.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6分)(1)引流;(2)硫酸钠;(3)稀盐酸? 22.(6分)2NaOH+C02=Na2C03 +H20 有气泡产生 NaCl(或氯化钠) 23.(7分)(1)NaN03溶液 MgCl2溶液 Na2C03 溶液 (2)MgCl2+NaOH=2NaCl+ Mg(OH)2↓ (3) Na2C03+2HCl=2NaCl+H20+C02↑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24.(1)大理石(或石灰石)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02气体中混有H2 Fe+2HCl=FeCl2+H2↑ (2)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0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等) 25.(3)(合理即可) (4)CO2 密封 四、计算题(15分) 26.(6分) (1)23:6:24 (2)16 NaCl CaCl2 (3)96.4% 27.(9分)(1)79% B (2)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HCl气体?? (3)生成CO2的m=ρV=1.8g/L×0.244L≈0.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0.44g 100:44=X:0.44g X=1g??? CaCO3%=1g/1.25g×100%=80% (4)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则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5g???50gY???????? 100:73=5g:50gy y =7.3%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