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工具》教学设计 课标表述 科学知识:(技术与工程)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反思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科学态度:(合作分享)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学习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工具的作用并能够使用工具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教材中安排了四个活动:1.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交流它们的作用。2.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量长度、做记号;钉钉子,拔钉子;夹断铁丝、连接铁丝。3.阅读锤子的发展史,认识到劳动工具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4.引导分析不同材质锤子的作用和特点。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学习过怎么使用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单位。他们对于常见工具并不陌生,能说出一部分工具的名称和作用。有一部分学生有尝试过使用一些工具,但他们没有掌握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制作组号牌的方法,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钳子、扳手、羊角锤、螺丝刀和钢卷尺的名称,并能简单说出其用途。 通过制作组号牌,能够初步使用常见工具完成简单工作。 通过使用不同构造和材料的锤子,能够描述出工具的构造和材料会影响其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难点: 学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制作小组组号牌。 教学准备 课件、组号牌图纸、钉子、羊角锤、尖嘴钳、金属丝、木板、铅笔、直尺、托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互动目的 认识常见工具,学习使用方法 谈话:今天老师给每个组都做了一个组号牌,看看自己小组是几号? 提问:老师想看看谁最聪明,我这个组号牌是用什么做成的? 任务:给你钉子和铁丝,你能做出来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 谈话:你们觉得要完成这项工作,你需要什么来帮忙?——工具(肯定有孩子说锤子,引入到工具上)。 谈话:你真聪明,老师给你个星星奖励你。我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工具箱,你们看看有哪些东西。 设疑:刚才我们的锤子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如果这个锤子没有柄,你能将钉子敲进去吗?试试看。 探索和调查 1.提问:如果需要制作这个组号牌,你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它能帮你做什么事情呢?讨论一下。 2.汇报并小结:大家说的真好,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锤子可以。。。尖嘴钳可以。。。螺丝刀可以。。。扳手可以。。。尺子可以。。。(板书) 3.思考:刚才大家选择了锤子、尺子和尖嘴钳,来制作这个组号牌,你们想想,制作的步骤和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先讨论2分钟左右,再汇报,然后出示老师给大家的一些提示) 先用尺子在木板上画好设计图。 使用锤子和钉子,将钉子敲在设计好的位置中,注意不要全敲进去。敲错了可以用羊角锤的角,把钉子拔出来。 用尖嘴钳剪下铁丝,绕在钉子上,并且将铁丝缠绕好,保证美观和安全。 4.学生制作 5.提问: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回顾和解释 1.提问:说说有柄和无柄锤子哪个更好用。 2.谈话:有柄的锤子更好用,以前的人们也是在劳动中,发现了这个现象。(出示原始人用锤子的经过) 3.提问:为什么原始人当时用石头做锤子?我们现在用的这个锤子是铁做的(更坚硬) 4.设疑:那我在生活中还见过这些锤子,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制作? 学生汇报。 5.课后延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名字木牌,比比那个孩子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认识工具 制作组号牌 画 直尺 钉 羊角锤 绕 尖嘴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