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二):物质的分类、有机物【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二):物质的分类、有机物【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物质分类
(二)有机物
1.常见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甲烷(CH4) 丁烷(C4 H10) 乙炔(C2H2)
性 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CH4+2O2CO2+2H2O
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具有可燃性。
2C4H10+13O28CO2+10H2O
现象: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具有可燃性。
2C2H2+5O2CO2+2H2O
现象: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途 甲烷是沼气、天然气、瓦斯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燃料供热。
打火机内液体、家用液化气的主要
成分,主要用于燃烧供热或点燃其
他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
温,生产中可利用这个反应进行金
属的焊接和切割。
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
(1)糖类: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常见的糖类物质有淀粉、冰糖、白砂糖等。
(2)蛋白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3)脂肪:人体内主要贮能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
3.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植物光合作用
自然界无机物生物体内有机物
生物呼吸作用
例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的鲜鸭血是指先加入抗凝剂,再用水稀释后的鸭血.它遇O2呈鲜红色,遇CO2呈暗红色,遇CO呈胭脂红)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
(2)分析甲、乙两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 ?.
(3)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为什么??? ??
例2.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 ;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D装置总质量 E、F装置总质量
反应前 156.6g 356.8g
反应后 158.4g 359.0g
试通过分析数据,得出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例3.现有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只含两种元素,A是黑色固体,在常温下B、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此可以判断A物质是_____,C物质是______.
D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化合物经测定不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则它不可能属于( )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⑤有机化合物 ⑥金属 ⑦非金属 ⑧无机化合物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⑤⑧ C. ①②③⑤⑥⑧  D. ①②④⑤⑦
2.如图所示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单质,③为氧化物
B. ②为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C. ①为单质,③为化合物
D. ②为含氧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3.化学扑克中有一种叫“争上游”的玩法,规则是:上家出一张牌,下家跟着出一张牌,要求两张牌中的物质要能发生反应,依此规则出牌,先出完的为上游,最后出的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张 “碳“牌(如下左图),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张牌,则你认为最后下游的应该是(  )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分别是:CH4+2O2 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加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加二者的进入量
C.增加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二者的进入量
5、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C.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9
D.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6、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如图XYZ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
A.饱和溶液、溶液、混合物
B.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C.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元素
7、下列各组物质中,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2SO4 Ba(OH)2 H2S H2O2
B NaHCO3 Cu2(OH)2CO3 KCl CO
C HNO3 NaOH CaCO3 CuO
D HCl Na2CO3 CuSO4 MnO2
8、硫、氧、铁三种元素两两组合,能形成的化合物(  )
A.只有2种   B.只有3种 C.只有4种 D.有4种以上
9、检验某可燃化合物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将该物质在氧气中或空气中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有( )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④对反应物、生成物进行称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0、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可能只有甲烷
11、由Na、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了4种化合物甲乙丙丁。甲能跟BaCl2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能与CaO和CO2化合生成碱或酸。以下判断错误的为(   )
A、甲可能是Na2SO4   B、乙一定是H2SO4
C、丙可能是NaOH    D、丁一定是H2O
12.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下图⑴,也可简写为下图⑵。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下图⑶,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1、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因“C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C蛋白是一种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遇到甲醛、硫酸铜等会失去生物活性B.蛋白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蛋白质在牛奶、米饭、豆腐中含量丰富
D.H7N9禽流感病毒的成分是蛋白质,可以利用高温来消毒
2、金属陶瓷是一种应用于高科技的复合材料,合成方法是将陶瓷(主要成份A12O3 , ZrO2等耐高温材料)和粘结金属(主要是Cr、Mo、W、Ti等高熔点金属)研磨混匀成型后,高温烧结使金属仍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金属陶瓷之中。已知Cr、Ti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和Zn接近。据此判断,在高温烧结时可以使用的保护气是( )
A、氧气 B、氮气或稀有气体 C、空气 D、HCl和水蒸汽
3、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情况下即转变为液态,而便于储存在钢瓶中,当打开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碳氢化合物。下表所给的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B C D
化学名称 甲烷 乙烷 丁烷 己烷
化学式 CH4 C2H6 C4H10 C6H14
沸点/℃ -164 -88 -0.5 -69
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8.8g。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H2和CH4
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CH4
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CO和H2
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5.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 ;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
例1.(1)可能是水、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2)甲实验时氧气充足,乙醇能完全燃烧;乙组实验时氧气不充足,乙醇不完全燃烧。
(3)不行,因为装置对调后无法证明书本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例2.CO2 CH4 N2 CH4和N2
例3.(1)C CO2 O2 (2) 2CO+O2==2CO2(条件:点燃)
考点精练
1.A 2.B 3.C 4.C 5、A 6、D 7、C 8、D 9、B 10、B 11、B
12
课后巩固
1、C 2、B 3、C 4.A
5.(1)二氧化碳;(2)甲烷;(3)氮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