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推断题解题常见“题眼 ”】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2)蓝色沉淀:Cu(OH)2、Cu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5)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一、叙述式推断题 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 ;(2) ; (3) 。 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 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 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部分沉淀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二、表格式推断 实 验 A+B A+E B+C B+E 现 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1. 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 B+E 2.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 分别编号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A. ;B. ;C. ;D.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A+B C+D 三、反应式型推断题 1. 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B→C+H2O (2)C+KOH→D↓(蓝色)+E (3) 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2. 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 四、流程图式推断题 1. 已知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 ?????????? (1)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若B、C、D、E都不变,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也不变,A还可能是________。 2. 如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D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B ;C ;D 1、已知碳化铝(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剧烈反应Al4C3+12H2O=4Al(OH)3↓+3CH4↑,某同学为了探究甲烷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设计出如下实验: (1)A装置是用碳化铝制取甲烷, (选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2)D内装的是无水硫酸铜,则D的作用是 。 (3)小明看了设计方案后说:“甲烷无味无毒,所以在本实验中可以不处理尾气”。你认为该说法是否正确? (选填“是”或“否”) (4)确定方案后开始实验,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先要 。 若反应后C处管内黑色物质变红色,D内物质颜色发生变化、E瓶溶液变浑浊,请写出C处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根据NaOH溶液的增重量计算矿样的纯度。实验过程中所取矿样的质量为10g。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 A为溶解矿样的装置,若已经准备了长颈漏斗. 双孔橡胶塞. 导气管,为了完成溶解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 A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中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_; (4)根据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情况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开始A. B装置以及导气管内残留有少量空气 ②进入C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HCl气体 ③气体通过速度过快,CO2来不及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④实验结束时,系统内还残留有少量CO2气体 (5)将插入C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D),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uO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 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一定有 。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 →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4.工业上是用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反应能否进行并验证其生成物,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查阅到的信息: ⑴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易燃,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晶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⑵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反应原理:。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试回答: ⑴写出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装置B所起的作用是?????????????????????????????? ; ⑶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⑷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存在着不足,请改进:??????????? 1.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2.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学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 3. 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4)小明进一步了解到该液体很容易变质,变质后的液体就无法制取氢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变质的原因: 。 参考答案: 化学实验探究 1、(1)可以(2)判断是否有水生成 (3)否 (4)先通入甲烷排尽空气 (5)CH4+4CuO==2H2O+CO2+4Cu (条件:点燃) 2.(1)广口瓶(或锥形瓶、大试管、烧瓶) (2)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 (3)浓硫酸 (4)①②③④ (5)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3.(1)先通气体 ;CO (2)C→A→B 4.(1) (2)干燥氨气; (3)黑色固体变红色,硬质玻璃管内出现水雾;(4)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课后巩固 4.(1)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2)CO32- (3)氢氧化钠(NaOH) (4)2NaOH+CO2=== Na2CO3+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