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 ? 第10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 【教学资源的开发】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继前两个单元“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之后,本单元主要致力于创造与发现。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学情分析】 ?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人造物、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世界,什么是自然世界。 ?科学探究: 能使用自然物制作一个人造物。 科学态度: 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难点: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装有小花、树叶、夹子等物的盒子 装有柳枝、树叶等物的方便袋。 ? 【教学教程】 认识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 1.老师提出话题:“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你们出去游玩了吗?都去哪玩了?” 出示野外的图片:我们先来欣赏家乡野外里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游乐场的图片:再来瞧瞧游乐场里的景物,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2.老师接着问:“你有没有发现在游乐场看到的景物和在家乡野外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揭示课题。 小花、小草、大树……这些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板书:自然世界) 摩天轮、过山车、房屋……这些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了人工世界。(板书:人工世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学生读课题《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 1.请学生仔细观察书上六幅图:“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 2.指名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区分的理由。教师小结顺便揭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 自然物是自然生长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 人造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3.练一练:给自然的涂上红色,给人造的涂上绿色。 学生完成后交流。 4.小游戏:每个小组的桌堂里老师都藏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请找到这个盒子并打开它,看一看里边的东西你都认识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自然物排一排,人造物排一排。 小组活动后交流小结。 5.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遇到难题,看这两幅图,你如何区分? 自然风化的石头和人工雕刻的石头 人工雕刻的更精美。 出示两幅人造物和自然物相互融合的图片,学生区分。 6.师小结:可见大多数情况下,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都不是单独存在,是相互融合的。 ?三、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1.老师过渡: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 出示图片:这是森林里的一棵棵大树,你知道人们会将大树砍伐后制造出什么呢? ?学生交流结果,教师发出感叹:大树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可要保护它们呀! 2.你能猜猜老师身上的毛衣是用什么编织成的? 学生回答后看图 羊——毛线——毛衣 汽车这个大家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看图 铁矿石——钢铁——汽车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感受中国科技的厉害。 3.你能再举几个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吗?《活动手册》第10页,学生完成填空后指名交流。 发现人造物的特点: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帮助,更加美看、好用等 ?4.师小结,引导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人造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这么多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人造物都是通过对自然物的加工制作而成的,你们说自然物对我们重要吗? ?四、用自然物制作物品。 ?1.老师: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利用你们准备的自然物完成一件作品。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物品,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集体评价。 ?【板书设计】 ? 10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 自然物: 动物、植物、日月星辰…… ? 人造物: 房屋、手机、编织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