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沙子与黏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子和黏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能准确认出沙子和黏土。 2.知道沙子和黏土在颗粒大小、粗糙程度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 3.知道沙子和黏土的渗水性能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法,认识沙子和黏土存在的不同。 2.通过观看实验,认识沙子和黏土在渗水性方面不一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研究沙子和黏土带来的乐趣。 2.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认识到沙子和黏土有很多不同,它们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使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观看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 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当中你都在哪里见过沙子和黏土啊,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回答 3.沙子和黏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出示地球的图片),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沙子和黏土(板书课题) 二、制取黏土 1.要想研究沙子和黏土的特征,我们首先要有沙子和黏土。沙子在我们生活当中很明显,课前老师和我们班级的班干部在校园里收集了一下沙子,那黏土如何来制取呢? 2. 学生回答用点干土再倒进去一些水就是黏土。 3.观看制取黏土的微课,学生回答具体的方法。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制取黏土的注意事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取黏土的活动。 5.总结黏土不一定都是含水分的。(消除学生心中黏土就是湿乎乎的观念) 三、比较干沙子与干黏土的不同 1.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2.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五大感官(眼、鼻、舌、耳、皮肤)。本节课主要运用眼和手来研究沙子和黏土的特征。眼(大小、形状、颜色、)手(按、捻、搓),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沙子与黏土的特征。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记录员要及时填写记录单。 4.学生研究,教师运用手机进行拍摄记录单。 5.教师运用手机同屏的方式学生进行汇报。 四、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刚才我们只是运用了观察法来简单的认识了干沙子与干黏土的基本特征,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干沙子和干黏土遇到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2.介绍比较渗水性的装置,两杯同样多的干沙子和干黏土,用同样多的水从同一个高度同一个速度倒入干沙子和干黏土中。你们就观察两个杯子底部发生了什么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4.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 5.(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照片)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 7.结合实际生活,下课之后门缝开的大学生走得快还是门缝开的小学生走得快。 五、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老师在栽花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有的花喜欢水多,有的花喜欢水少。那喜欢水多的花应该用沙子还是黏土呢?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在我校园里有没有喜欢水少的花呢?那它应该用沙子还是黏土,这下知不知道原因了。 六、编儿歌大比拼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沙子与黏土的特征,那同学们能不能急性的编一首儿歌呢?便于我们的记忆。 2.小组讨论。 3.小组展示。 七、知识拓展 1.其实在大自然中沙子和黏土有很多种颜色,本节课我们只是见到了一种。 2.观看图片,认识其他颜色的沙子与黏土。 3.是不是大自然当中只有这些颜色的沙子和黏土呢?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去发现。 板书设计: 沙子与黏土 观察法 实验法 大小 水 眼:形状 ↙ ↘ 颜色 沙子 黏土 ↓ ↓ 手:按、捻、搓 快 慢 记录单: 方法 沙子 黏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