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学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 科学探究: 能利用工具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科学态度: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提高改善人们生活。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并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些简单工具,了解劳动工具的发展对人类意义重大。 知识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中第一课内容,属于“工程与技术”范畴。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认识常见工具交流工具的作用;二、明确任务,完成一系列使用工具的活动;三、了解锤子的发展史,人事劳动工具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四、通过三个使用不同锤子的场景将锤子的使用与制作锤子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工具,体会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常见工具,能学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 难点: 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认识简单工具及其用途 1、出示螺丝刀: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工具。 2、出示工具箱 提问:你认识工具箱里的这些工具吗?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作用? 3、讨论:你用过哪些工具,当时使用它们做什么的? 辨认回答 回忆讨论 观察 辨别 讨论 交流 出示工具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 了解学生前概念,认识各类简单工具及其作用 二、选择合适工具完成不同任务 1、谈话:给宠物造房子,可是在造房的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利用其中的工具帮助解决: 问题1:钉子钉错位置,能否将钉子改正到正确的位置?(在现在钉子下方5厘米处) 问题2:需要长15厘米的铁丝,可是我只有两根长10厘米的铁丝,你能否想办法解决? 2、思考: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3、教师演示,并说明注意点 倾听 思考 回答 观看并操作 通过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会操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并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处处融入生活。 三、认识锤子的发展史 1、出示图片 你能说说原始人是怎样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 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出示现代工具图片 提问:我们现在的工具使用是什么材料做的? 讨论:现代人的工具与古代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3、辨认: 出示图片 提问:老师这有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你能按照工具出现的时间顺序给这些图片排序吗?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3、视频播放:锤子的发展史 观察 回答 观察发现 回答 讨论交流 辨别判断 讨论排序 观看体会 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凸显工程技术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四、认识不同锤子的不同原因 1、出示图片: 你能说一说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锤子进行工作的?它们有哪些部位不同?有什么好处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锤子?分别用在哪里? 观察 判断 思考讨论交流 认识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