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PPT回忆自己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2、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动手制作一个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活动乐趣。 4、运用STEM理念,设置情境进行项目活动。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完善认知体验。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回答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运用STEM理念,设置情境进行项目活动。 教学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运用STEM理念,设置情境进行项目活动。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同学们成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已经三个月了,你最喜欢我们学校的哪个地方?那里有什么? 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不同 导入:现在我们从学校出发,走到外面的世界。瞧:我们来到了哪里?(图片出示游乐场) 说说在游乐场里有什么? 老师更喜欢这样的场景。(图片出示森林等景物)说说这些景物与游乐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揭示: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概念,板贴课题。 说说下面这些图片上哪些是自然世界?哪些是人工世界?(重点关注:既有自然世界,又有人工世界的) 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 出示树叶书签。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 给黑板上的图片、桌上的物品分分类。在人造物上寻找人工痕迹。 将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 出示树枝、树叶,你可以将它们改造成人造物?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随时在大屏上展示学生的动手过程和作品。 设置问题情境,进行项目活动。 设置问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之间没有连廊,下雨天我们从A楼(教室)到C楼(录播室、围棋教室)需要走一段水路,身上有衣服挡雨,但头上会淋湿。我们需要设计制作一个物品,能够遮挡头部淋雨。 出示设计方案: 我们组的设计方案 一( )班 第( )小组 我们选取的材料: 我们的设计草图: 我们的制作步骤: 1、 2、 3、 4、 通过“我们选取的材料”、“我们的设计草图”和“我们的制作步骤”用简单的图示完成“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并付之行动。 教师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教学设备,在大屏上及时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和作品的部分雏形。 总结延伸 将尚未完成的作品带回,以后的科学课上继续研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