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七升八暑期“查漏补缺”讲义:第六讲 阶段复习-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教版科学七升八暑期“查漏补缺”讲义:第六讲 阶段复习-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资源简介

阶段复习 第二章
[第1节 感觉世界]
人的几种基本感觉及相应的感官(填表)
2、皮肤有痛觉、触觉、冷热觉等感觉。
(1)痛觉对健康有利还是有害?__ _。
(2)皮肤上触觉最敏感的地方是______。
皮肤上热觉最敏感的地方是______。
3、嗅觉 形成:环境中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刺激____ _产生信息,将信息传到形成嗅觉。
特点:(1)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这是由于____的缘故。
(2)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_______。
(3)不同动物对同一种气味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4)同一种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
4、味觉 味觉感受器:舌表面布满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___,其内有许多__ ___细胞。
(注意:味觉细胞对__ _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味觉形成: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_____产生信息,味神经将信息传到形成味觉。
五种基本味道:。(注意1: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注意:人感冒时嗅觉的敏感性变弱是因为嗅觉与味觉是相互___ ____的。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产生:是由于____ 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 ___。
*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
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说明:。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 ____。声音以_ ____的形式传播。
*如图2说明:___ __ 。
图1 图2
199898003562350
3、声速:声速跟温度和介质有关。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_____。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_____;在液体中 传播速度其次;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______。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_________。
4、回声:声音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形成回声。人耳区分两次声音最小时间间隔为0.1秒,15℃时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_ ___米才能听到回声。
[第3节 耳和听觉]
1、结构
外耳,包括_;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10718800
2、功能:(1)主要功能:觉和 。
(2)右图中各结构的功能A :
C: , F的功能。
(3)前庭、半规管内有感受器,可感受位置的变化;如果过于敏感,会发生晕船、晕车。
3.听觉的形成:
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声音的三要素是: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①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单位是。
②音调跟声源的振动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
③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_______。
④人的听声频率大约在到之间。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⑤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低于20赫的声音叫。
B超检查是利用___声波;蝙蝠能发出____声波。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和
___ _有关。在声学上,通常用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3)音色:发声体的等都能影响音色。
例1:听敲击陶瓷品发出的声音判断有无裂缝,是根据声音的。
5、噪声:预防噪声的方法:在 处减弱;在中减弱;在处减弱。
[第4节 光和颜色]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填“实”或“虚”)像。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 的像 。在第(1)题图中画出A物体的像,当屏向右移时像变。
(2)影子不是像:影子是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的阴影区。
(3)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为,空气中次之,光年是单位( 填“速度”
或“长度”或“时间”)。
(4)光线:在科学上往往用表示光的。
光的色散:(1)如右图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从上倒下的顺序:
,其中光的折射程度最大。
35674300
(2)、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白光属于_光。
(3)、看不见的光: ①红外线的应用: ②紫外线的应用:。
A红外测温仪 B、红外夜视仪 C、红外遥感 D、红外摄像仪 E、红外望远镜。
F:荧光效应 G、杀菌、消毒。
4、物体颜色:
a)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决定(其他色光主要被吸收)。
b)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 看到物体是白色由于,
看到物体是黑色由于。
31267400C)光的三原色是。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①“三线共面”:在同一平面上;
②“法线居中”: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位于 ;
反射中光路是的。
③“两角相等”:。
、反射类型:反射(例如:镜面、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
反射(例如:粗糙的黑板、放投影和电影的幕布)
是否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污染是由于大城市的玻璃幕墙产生很强烈的反射引起的。
2、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有关,和距离 关;与平面镜的大小关。画出图1中平面镜成的像,在图2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画出S点的像。
3927475026263600128651001257300
图2
(2)平面镜的用途:和
3、球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起作用。如:。
凸面镜:对光线起作用。利用凸面镜可观察范围,如:等。
4、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
39262050(2)光的折射定律:完成右图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①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入射角;
④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的夹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
③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
④光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
33147000⑶从空气里看水里的物体是变 (填“浅”或“深”)的(填“实”或“虚”)像;从水里看空气中的物体是变像。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1、透镜 图1
①凸透镜:中间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上图1中的透镜属于透镜。
②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凹透镜,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发生折射后变得__;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943100037719000练习 :完成右下方的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false
照相机
false
幻灯机
false
测焦距f
false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false
3、凸透镜成像实验:
⑴实验时,应首先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
(2)烛焰逐渐移向透镜时,像逐渐(远离)透镜,像大小逐渐变。烛焰向上移,像。
(3)烛焰经凸透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用黑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依然是的,只是减弱。
4、眼睛
①眼的结构中最主要的是。
②膜具有颜色,而且不同人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③的功能是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光线强时,瞳孔变;光线弱时,瞳孔变。
5、眼球的折光系统
①由共同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
②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其中最重要的是。
③睫状体收缩和舒张,可对晶状体的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
④用眼观察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 (填像的性质)。
6、近视的成因和矫正
42291000228600027432000
图1 图2
①近视(如上图):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
②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或造成的。
③近视眼可配戴装有的镜片来矫正。
7、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①远视(如上图):来自近方物体的光,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
②远视眼可配戴装有的镜片来矫正。
[第1节 感觉世界]
1、皮肤、鼻、嗅觉细胞、舌、味蕾、耳、耳蜗、眼、视网膜、大脑
2、(1)有害。(2)指尖 、手背。3、嗅觉细胞,嗅神经、大脑 。特点:(1)嗅觉中枢适应(疲劳)。(2)变弱。(4)不同。4、味蕾_,味觉_。(注意:液 )。味觉形成:味觉细胞_、大脑。五种基本味道: 酸、甜、苦、咸、鲜。注意:__影响__的。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_物体的振动声源。 音叉由于振动而发声。2、__介质 。声波、_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
3、_大__、__快__;__慢_____340米/秒_。4、 反射 ,_ 17__
[第3节 耳和听觉]
1、外耳,包括_ 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
内耳,包括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1)听保持身体平衡。
(2) 收集声波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_传导信息 。
(3) 位觉 、头部_、晕船、晕车。4、(1)高低 ①频率__,_赫兹 。②频率 _。高 _。③_高__;_高___。④_20赫兹_到 20000赫兹、不同__。⑤超声 ;次声_。_超 ;超 。
(2)强弱;声源的振幅、耳朵和声源的距离,分贝(3)形状、质地、大小音色
5、 声源 ;传播过程_;人耳__。
[第4节 光和颜色]
1、D2、同一种均匀物质 例2:⑤。(1)_实_ 太阳 大 。(3)3×108m/s、速度 (4)带箭头的直线、传播路线和方向。4、(1)红、橙、黄、绿、蓝、靛、紫,紫(2)、单色光 。复色光 _。复色。(3)、 ABCDE ②FG。4、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例3: B
注意: 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红 、绿 、蓝 。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法线两侧; 可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镜面、漫、否 、 镜面 。
2、(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物体大小, 无 、无 关。(2)平面镜的用途: 成像 和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3、会聚 、 太阳灶; 发散、扩大、观后镜 4、光的折射:(1)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 不变(2)同一平面 ;②法线两侧。③小于 ;④大于。 【注意】①折射光线与法线 。②三线重合,0度 ③可逆。④ 反射 。⑶ 浅 、 虚 、高的虚 。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1、 ①厚、薄 、焦点;会聚 。凹。②薄 、厚 发散_;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虚焦点; 发散
2、凸透镜成像规律: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倒立、等大、实
3、⑴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 大 。 往下移。(3)完整 ,亮度。
4、① 眼球。②虹③瞳孔 、 小 ;大 。5、①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②凸透镜 ,晶状体。③曲度 ④倒立缩小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6、①1 、视网膜前 。②晶状体过凸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③凹透镜。
7、①2 、 视网膜后。② 凸透镜
基础巩固
考点一:人体感觉器官
病人被注射局部麻药后,手术时皮肤仍是( )
触觉和痛觉 B.冷热觉和痛觉 C.触觉和冷热觉 D.热觉和痛觉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问其臭”的原因是( )
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B.嗅中枢敏感性降低 C.神经传导减弱 D.人们的心理作用
下列食物中对味蕾的刺激最不敏感的是( )
可乐 B.鸡汤 C.馒头 D.糖水
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变化。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情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星期天,小丽在家做饭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
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小丽有哪些感觉?;;;;。
(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
(3)这些感觉对于小丽处理这件事分别有什么作用?.
人体中是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感受、、和等多种感觉功能。
考点二:耳及听觉的形成
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
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
A.听小骨 B.耳蜗 C.听神经 D.大脑
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变为“聋子”。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
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有特异功能 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
考点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
2018年春晚泰安分会场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那一声声“国泰民安”的呐喊,伴随着泰山极顶的钟声响彻全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能够辨别每位歌手的声音,是因为歌手们的音调不同
B.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幅,从而使鼓声很响亮 C.人们的呐喊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D.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呐喊声和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全部消除噪声
假如15℃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00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 B.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
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 D.宇航员在太空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是错误的是(  )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A.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
C.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3062m
D.真空中声速是0m/s
次声波武器,指能发射20赫兹以下声波的大功率武器装置。次声波之所以会被用作军事武器,在于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于是会产生共振。次声波与人体器官的共振,会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从而达到杀伤目的。关于次声波武器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 B.它可以击落太空中的卫星
C.它不可以击伤在水中潜泳的士兵 D.它发声频率低,人耳听得到
自从海安火车通行后,每天不同时刻都有火车经过小明家或他所在的学校不太远的地方,小明注意过,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你能对此现象提出一种猜想,并做出简单的解释吗?
猜想:   。
考点四:色散、物体的颜色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色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C.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带
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加工黑白照片的暗室里的安全灯是红光灯,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而不是红色,关于这种温度计的液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白色的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品红色的
C.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红色的
D.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黑色的
考点五: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图乙中,街角处的凸面镜利用了光的折射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a)所示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小
B.图(b)所示小猫和小聪能彼此观察到对方,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图(c)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眼睛能在光屏上看到七种色光
D.图(d)所示的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光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
A.减小10° B.减小20° C.增大10° D.增大20°
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 前后转动板F B.绕ON 前后转动板E
C.绕CD 一起转动纸板E和F D.绕O点转动入射光线OA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句中的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错觉
B.“井底之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才造成的“坐井观天,所见其小”
C.雨后睛朗的夜晚,背着月光行走,为了不踩着地上的积水应该不走亮处
D.“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是既有光的反射也有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α=60°β<60°B.α=60°β>60°
α=30°β<30°D.α=30°β>30°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在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 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
C.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D.光斑跳到O点左侧某一点后保持不动
如图光现象中,形成原因和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铅笔“折断” D.海市蜃楼
如图所示,清澈平静的湖水下有一射灯(用点A表示),湖边有一路灯(用点B表示),小明眼睛(用点C表示)既能看到水中的射灯,又能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请画出:
(1)水中射灯射出的光进入小明眼睛的合适光路图:
(2)路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明眼睛的光路图。

464820001658620033756600
8636000


30题图 31题图 32题图

31.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E是眼睛的位置,画出从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E点的光路图及平面镜位置。
32.“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33.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1
35
40
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17
24
30
(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 水 射向 空气 。

考点六:凸透镜成像规律
480504524130034.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
3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8cm C.10cm D.20cm
36.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37.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
A. B. C. D.
4449445038.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39.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边射入,则从最右边射出的光线(  )

A.一定是平行光线 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 D.以上都不对
40.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2824401828804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2.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  )
5003800739775
A.凸透镜可能在AB之间 B.凸透镜可能在BC之间
C.凸透镜一定在A的左侧 D.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可能在B点成一个实像
468376021272543.新年伊始,河南多地对机动车实行限行,利用安装在道路上方的摄像头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进行抓拍,如图4所示,关于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
B.当汽车离摄像头越来越近时,像距越来越小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汽车成的像越来越小
D.摄像头镜头表面上半部分被不透明的污渍覆盖时,成的像缺少下半部分
44.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45.近期流行的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自己直接拿手机给自己拍照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 B.使像变大 C.成像更清晰 D.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46.如图 是人眼的结构简图,如果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43383200此类眼睛是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此类眼睛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远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在视网膜前面,需用凸透镜矫正
D.远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在视网膜后面,需用凹透镜矫正
47.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48.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后 (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选填序号)
A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


49.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4)使凸透镜成为(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
(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6901100经典例题
【例1】(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例2】(2018?嘉舟)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 正确的是( )

41948100【例3】(2018?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而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例4】(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例5】(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38309550




【例6】(2018?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
50755550【例7】 (2018?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请分析原因:。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例8】(2018?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31356300(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
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
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
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填序号)
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
房间A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巩固练习


A组
第1题图
1.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2.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D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3.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5.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
第5题图
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B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D )
A.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B.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第6题图第8题图
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B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9.阳春四月,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B )
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0.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
11.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
376745501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D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0.7m B.0.3m
C.0.4m D.0.1m
16.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 C )
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
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17.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C )
第17题图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18.下列光路作图及有关说明,不正确的是( C )
19.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C )
第19题图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第20题图
20.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21.作图题:
(1)如图1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到水中,请你做出折射光路图。
图1图2
    
(1)见图1 (2)见图2
图1图2
22.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停表(秒表、钟表)、卷尺;
(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计时操作反应误差或测量路程的误差或停表的误差或卷尺本身的误差等(答案不唯一,任选一种即可)。
23.某小组选用了图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共面)。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0角。
B组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 开凿隧道时用瀲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 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 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3.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水中“弯折”的筷子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天空的彩虹 D. 倒映在水中的山
【来源】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
B. 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
D. 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5.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光的灯柱是光源
B.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 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
D. 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形成逼真的实像
【来源】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6.下列现象中,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雨后彩虹 C. 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 D. 手影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不动,像变小
B. 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 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 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8.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 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来源】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9.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
A. B.
C. D.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①和③ B. 只有②和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①和④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 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12.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 增大像距 B. 增大像的大小 C.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 增大取景范围
【来源】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1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___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来源】2018包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60 不变 不随
15.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______选填“”“”或“”;
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_____选填“””或“”内。
【来源】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折射小于增加平行于DE
16.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时,将光屏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__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来源】福建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垂直 同一平面内 4 平面镜
17.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管路如图所示。
(1)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选填“凸”、“凹”)。
(2)光线a射向水面。在图中①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反射角r1和折射角r2。
(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_____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凹 右移
18.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如图丙中的___________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放大 40 B 4 远离
19.如图所示,已知光线AO斜射入水中,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反射光线OB和进人水中的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来源】湖北省咸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20.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21.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焦点,BC为某光线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与BC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光线B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来源】2018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23.完成光路图,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_____。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试题
【答案】
C组
1.我国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人民币票面的右下角的盲文面额标记不作改动,盲人能迅速而准确地辨别人民币的面额大小靠的是皮肤的(? )
A.?触觉?????????????????????????????????????B.?冷觉?????????????????????????????????????C.?热觉?????????????????????????????????????D.?痛觉
【答案】A
2.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当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P处时,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出现的像为(?? )
A.??????????????????????????????????????????B.??????????????????????????????????????????C.??????????????????????????????????????????D.?
【答案】D
3.?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近几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不利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配戴近视镜
C.?课间到教室外活动??????????????????????????????????????????????D.?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答案】B
4.超声波是一种(  )
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B.?频率很高的声波????????????C.?振幅很大的声波????????????D.?响度很大的声波
【答案】B
5.(2014·深圳)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答案】C
6.?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B.?
C.???????????????????????????????D.?
【答案】C
7.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答案】A
8.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小孔成像??????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
【答案】D
9.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是平行光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答案】C
10.如果用手按在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你将不再听到铃声。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
A.?此时发出的是超声波???????????????????????????????????????????B.?车铃停止了振动
C.?此时发出的是次声波???????????????????????????????????????????D.?车铃周围没有了传声介质
【答案】B
11.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外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他也一定看到你的眼睛,这说明反射现象(  )
A.?反射角=入射角????????????????????B.?遵循反射定律????????????????????C.?光路可逆????????????????????D.?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12.小丽看到的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反射;不变
13.人的感觉器官和________?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________?,大脑作出分析,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
【答案】感受器;大脑;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1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其中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________;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
【答案】②;①④⑤
15.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答案】放大;投影仪(幻灯机);不会
1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1-6-17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 镜,所以用它们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像。
【答案】放大?;虚?
17.爷爷在用放大镜观察古董时,上面的字被放大了,这是为什么?通过透镜看到的字是实像还是虚像?用这个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你会发现什么?
【答案】解:爷爷在用放大镜观察古董时,上面的字被放大了,这是因为古董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时,起放大镜作用,成正立放大虚像;
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时,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看到的是倒立缩小实像
18.AB是物体,A’B’是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在上图中画出凸透镜位置并标出透镜右焦点F。
【答案】
19.如图所示,小屹在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47688500(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________?.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小屹又做了三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1:???
表1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15°
??? 2
??? 45°
??? 45°
??? 3
??? 60°
??? 6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
(4)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不同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表2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
20.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l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
【答案】(1)20°
(2)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21.(2014·杭州)右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
? ? ? ? ?
(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答案】(1)
(2)如上图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OM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MON=∠SON,
又∵∠S′ON′=∠MON(对顶角相等),
∴∠S′ON′=∠SON,∵法线NN′与镜面垂直,
∴∠S′OO′=∠SOO′,
又∵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
∴Rt△S′OO′≌Rt△SOO′,
∴S′O′=SO′,
22.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目前已经能够借助人工电子耳来改善这些病人界的声音。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
于? ??________???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听觉的形成过程:(请完成下列图解)
(3)借助人工电子耳植入术的帮忙,可以将外界的?________??转为电流,直接刺激?________??,使得病人可以感受到外界的声音。
【答案】(1)耳蜗;大脑
(2)1鼓膜 ?2耳蜗 3听觉中枢
(3)声音;听觉神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