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020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一):长度的测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020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一):长度的测量【含答案】

资源简介

(
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

):
)
(
长度的测量
)
一、测量
是一个将
待测的量和
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长度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米。
3、估测
感受体验下1m、1dm、1cm、1mm的长度。
三、测量长度的工具
高科技的测量工具:声纳、雷达、激光
四、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①零刻度线:刻度尺测量的起点
②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
度值。
③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时:
①放正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一定要与待测物紧贴、平行。
②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不可斜视。
③读正确:读数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准确值+估计值)。
④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特别提醒:
1.测量的数据一定有估计值、带上单位。
2.测量时所选工具的量程大于待测物体的长度。
3.对于同一物体,每次测量结果可能不一致,但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要想更精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
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5.零刻度线磨损了,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五、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法
①先测一本书的厚度D.再数出纸的张数n.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②a.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L.
b.数出线圈的圈数n.
C.则细铜丝的直径是
2、化曲为直法
方法:使一根不可伸长的细棉线与待测的曲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测出软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距离即可。
3、组合法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cm
壹元
0
1
2
3
4
5
6
7
8
9
10
cm
)
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被测长度由于在物体内部等原因而不能直接测量,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这时应设法将内部的长度平移至外部进行测量。
4、滚轮法
例如: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测出自行车钢圈转一圈的长度L。
b.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
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L
例1、下列单位换算算式,正确的是(

A.125厘米=125÷100厘米=1.25米
B.125厘米=125厘米×1/100=1.25米
C.
125厘米=125×1/100=1.25米
D.125厘米=
125×1/100米=
1.25米
例2、某同学测量一块木块的长度,将一把木质刻度尺如图放置,其错误的是:
(1)

(2)
.
例3、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例4、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23cm,18.65cm,18.24cm,18.25cm,18.22cm。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A.18.318
cm
B.18.32
cm
C.18.235
cm
D.18.24cm
例5、试分析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偏大或偏小”“无影响”)
①刻度尺的热胀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__;
②刻度尺的冷缩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__;
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对测量结果__________;
④视线歪斜对测量结果____________;
⑤钢片做的刻度尺弯曲,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
⑥皮尺拉伸过长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厘米=15厘米×1/100米=0.15米
B.2.5分米=2.5×100=250毫米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
D.1.6毫米=1.6×1/1000米=0.0016米
2、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3、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中错误的是(  )
A.246.5mm
B.24.66cm
C.248.5mm
D.246.7mm
4、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甲读数比乙准确
5、小明用拉伸了的塑料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
C.和真实值一样
D.无法确定
6、在进行长度测量时,一般要求测量三次,再求平均值,这是为了(  )
A.减小错误
B.增加责任感
C.减少误差
D.提高测量的精度
7、在长度测量中,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刻度尺放置歪斜
B.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
C.刻度尺的刻线不均匀
D.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
8、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主要取决于(

A.测量人的态度
B.测量的对象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D.测量工具的量程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C.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
D.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细铁丝共绕32圈,则线圈长度为cm,细铁丝半径为cm。
1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1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________(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________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________cm。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得某一本书的长度为21.15cm、21.16cm、21.14cm、20.82cm、21.17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这本课本的长度是 
 ,测量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 
 。
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是1.435米,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可能是(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3、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5、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15厘米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测量方法的错误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达到100%的准确,一定能消除误差?
D.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4000厘米=

(2)1010纳米=微米=
毫米
(3)3.2升=
毫升
(4)300分米3=
米3
(5)0.5千克=

(6)200毫升=

8、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一瓶伊利纯牛奶250;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
.
8   
 ;
(4)家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2;
(5)某位病人体温为39;
(6)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200。
9、小杰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量科学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好;(2)用卷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
L;
(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
h=L/10。
小杰的做法有三个错误,分别是:
(1)
(2)
(3)
参考答案
例1、D
例2、(1)刻度尺的刻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2)“0”刻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例3、1.80;1.1
例4、D
例5、偏小;偏大;无影响;偏大或偏小;偏大;偏小
1、D
2、B
3、C
4、A
5、B
6、C
7、C
8、C
9、C
10、5.00,0.08
11、(1)A;C;用铜丝的绕圈总长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F
12、A;B;2.20
13、20.82cm;1mm;21.16cm;减小误差。
1、C
2、C
3、D
4、C
5、C
6、D
7、(1)40
(2)107
104
(3)3200
(4)0.3
(5)500
(6)0.2
8、(1)km
(2)ml
(3)dm
(4)L
(5)℃
(6)m3
9、(1)封面和内页纸的厚度不同,不应把封面测量进去
(2)10页纸太少,难以测量,误差大(3)应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