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020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五):走进实验室【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020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五):走进实验室【含答案】

资源简介

(
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五):
)
(
走进实验室
)
常用仪器
加热仪器和可加热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酒精灯
作热源
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加热用外焰,熄灭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试管
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收集气体等
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朝下。可以直接用来加热,加热前要先预热。
蒸发皿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
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裂;
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净;
④、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及时搅拌。
圆底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液体应为容积的1/3-2/3。加热时底部要垫石棉网。
平底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加热时底部要垫石棉网。
燃烧匙
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
锥形瓶
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收集液体,组装洗气瓶
加热时底部要垫石棉网。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加热
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
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2、计量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量筒
测体积
①读数时要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②无“0”刻度,刻度由下而上;
③精确度:0.1ml(10ml量筒);
④选取规则要遵循“大而近”;
⑤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
温度计
测温度
①所测量的温度要在温度计量程范围内;
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部位应侵在液体内;测量蒸气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部位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③不能代替玻璃棒使用,温度计的水银球不问也不能接触容器壁。
天平
测质量
①称量前先要调零;
②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
③精确度是0.1g;
④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等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颗粒小固体或粉末物质前,两边称盘上放相同洁净的滤纸。
3、收集和贮存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集气瓶
收集、贮存少量气体、装配洗气瓶、气体反应器、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
不能加热,作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时,要在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瓶口磨砂(与广口瓶瓶颈磨砂相区别),用磨砂玻璃片封口。
用磨砂玻璃片封口剂。可分广口瓶和细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粉末或碎块状):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都是磨口并配有玻璃塞。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分解需避光保存的试剂一般使用棕色瓶。盛放强碱固体和溶液时,不能用玻璃塞,需用胶塞或软木塞。试剂瓶不能用于配制溶液,也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滴瓶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①、滴液时,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
②、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③、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其他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固定和放置各种仪器
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
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夹持坩埚加热或夹持热的蒸发皿等
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温度高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排水集气
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取用固体药品
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搅拌液体、引流、蘸取液体
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注意随时洗涤、擦净
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或气体的气味;
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没说明用量:液体1~2mL
,固体盖满试管底。
(3)处理原则: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应交还实验室或放入指定容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取用
①操作:一斜:使试管倾斜;二送: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三直立:将试管直立,药品落底。
②操作目的:避免药品沾在管口、管壁上。
(2)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①操作:一横:将容器横放;二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容器口;三慢竖:将容器慢慢竖立。
②操作目的: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的倾倒:拿下瓶塞倒放桌上,瓶口挨管口,标签向手心,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2)量筒量液:①放置:量筒放平;②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滴管取液:①取液时:捏橡胶乳头,赶空气,再伸入试剂瓶中;②取液后:不平放,不倒置,橡胶乳头在上;③滴液时: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逐滴滴入,不伸入试管内,不碰管壁。④用完时:立即用水冲(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水冲),不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前:先将游码移零,再调节天平平衡。
称量时:两盘垫纸,左物右码。
称量后: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注意: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三)连接仪器、装置

玻璃管和胶管、胶塞连接——管口沾水,转动慢插。

在容器口塞胶塞——转动塞入
例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5)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例2、在水平桌面上放两支蜡烛,一高一低,在点燃后,罩上透明玻璃罩,哪支蜡烛会先熄灭?(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

例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
;②是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1)由上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②

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上下震荡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
C.塞紧橡胶塞
D.点燃酒精灯
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3、为保证某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经过磨毛处理的是(  )
A.
B.C.
D.
4、如图所示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5、实验中既能作为反应容器,又能直接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
A.烧杯B.试管C.量筒
D.集气瓶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7、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写在相应横线上。
(1)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2)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气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5)夹持试管???

(6)蒸发操作中需要的仪器???
;(7)清洗试管???

8、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人3毫升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

.
(2)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
9、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
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跑步后
小媚
82
123
138
小亚
80
127
142
小文
77
124
136
小亭
78
121
134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__(填“A”或“B”)。
(2)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梁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10、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乙组。②实验材料选择:。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乙组植株。
1、图中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出空气
B.将滴管横放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烧杯
D.将滴管倒持
2、根据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区分食盐和白糖的方法应该是(

A.看颜
B.闻气味
C.尝味道
D.测密度
3、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
D.显微镜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规则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人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
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
5、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6、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列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移走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
7、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大量灭火器扑灭,并致电120
B
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
被酒精灯烧伤或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部位
D
碱液沾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8、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5)用嘴吹灭酒精灯:

(6)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7)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附有水珠:

参考答案
例1、I
A
D
G
B
例2、高,温度高时二氧化碳密度小。
例3.(Ⅰ)外焰 内焰 
(Ⅱ)外焰 (1)内焰 (2)a (3)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灯芯的粗细;高温传感器放置的位置;空气的流动;高温传感器置于火焰中时间长短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B
2、A
3、B
4、D
5、B
6、D
7、(1)B(2)F(3)A(4)C(5)E(6)D、H(7)G
8、(1)

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1
/
3


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
1
/
3
处;

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
45。角;

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方向;

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任答两点即可)
(2)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没有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就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刚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合理均可)
9、A
④③②⑥⑤①


10、(1)3个(2)光照阴暗、适宜的温度;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同样材料(同样多株的韭苗或蒜苗)
(3)变黄
变绿
1、C
2、C
3、B
4、C
5、C
6、B
7、A
8、(1)会腐蚀胶头(2)使残余液倒流,腐蚀标签(3)试管炸裂(4)污染瓶内药品(5)试管炸裂(6)试管炸裂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