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十):)(熔化与凝固)1.自然界中物质常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我们把物质状态的改变称为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晶体:像硫代硫酸钠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非晶体: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4.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在压强变化或有杂质的情况下,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要发生变化。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晶体的熔点与压强间关系是:熔化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加压后熔点升高,熔化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加压后熔点降低.晶体的熔点还与它是否纯净、含有杂质的多少有关.含有杂质的晶体熔点降低,如冰上撒盐,熔点降低;不同金属制成的合金,往往比其中熔点最低的那种金属的熔点还要低一些.[重点、难点]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表现的异同相同点: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不同点:(1)晶体只有在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继续吸热才能熔化,而非晶体是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即没有这一定温度的限制(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才升温,而非晶体在此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知识拓展]1.物体间如果存在温度差,则低温的物体会向高温的物体吸热,高温的物体就会向低温的物体放热,直到物体之间温度相等为止。我们把物体间的吸放热的现象叫热传递。2.大多数物体是热胀冷缩的,而水比较特殊。它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的,但在0~4℃的水却是反膨胀(热缩冷胀)的。水的凝固点是0℃,即在0℃时,如果继续放热,就会结成冰(凝固)。在冬天,跟冷空气直接接触的水面散热较快,当水的温度仍在4℃以上时,由于水是热胀冷缩,表面温度较低的水就不断下沉,底部温度较高的水不断上升,形成对流,使水温度达到均匀。如果继续冷却,水温低与4℃以下,水就变成热缩冷胀了,表面的水由于密度比下层水要小,就沉不下去了,也就不能再对流,因此水的温度就不容易均匀。在比较深的水里,虽然表面的水已经到了0℃,甚至是结了厚厚的冰,底下的水还可以保持4℃左右,继续流动。在寒冷的冬天,北方的河面上可以走人溜冰甚至开车,在冰面以下仍有鱼在游动,凿开冰面可以钓鱼,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例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请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画出实验记录表格。(不需填入数据)(2)图4—5—10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的点。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像。(3)根据熔化图像,可得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例2.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4-5—11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的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盐不见了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A.是否为金属B.熔化时温度是否变化C.软硬程度D.是否会熔化3、某种物质的熔点为232℃,在这个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杯中的冰会慢慢熔化,在冰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会()A.降低B.升高C.不变D.先升高后降低5、如图4—5—1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CA.40℃B.44℃C.48℃D.52℃6、如图4—5—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该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7、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冷冻。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A.豆腐冷缩而形成的B.豆腐膨胀而形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8、如图4-5—3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一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9.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0.请你将下列物质分为两类: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海波②玻璃③橡胶④冰⑤水晶⑥松香11.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4—5—4所示,则_______(填“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1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4—5—5所示的图像。(1)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爽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B.铸造车间里,铁水浇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美观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2.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4—5—7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如果让该物质凝固,下列图像(图4-5—8)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_______。3.表4—5—1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请回答问题。表4—5—1物质钨铝铁锡熔点(℃)34106601535232物质冰固态煤油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0-30-117-39(1)-20℃的煤油呈_______态。(2)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______________。(4)在寒冷的冬天,北方某地室外气温可达一50℃,此地气象站冬天使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4.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物质受热不均匀5、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甲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乙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8℃时,它处于 态。参考答案例1.(1)如答表4—5—1所示。答表4—5—1加热时间/min01234567温度/℃(2)如答图4—5—1所示。(3)熔化时温度不变;48℃例2.(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1、D2、B3、D4、C5、C6、B7、D8、B9.熔化;吸收点拨: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冰块慢慢变成水,这是熔化过程。手能感觉到凉,这说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10.①④⑤;②③⑥11.A;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点拨: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方法,通过观察题图,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是不同的,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恒温的过程,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赢在变化。12.(1)0;固液共存状态(2)不变(3)CD点拨: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方法,AB段温度升高34℃,加热时间为l分钟,而CD段温度升高4℃需要加热2分钟,因此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热多。1、C2、48;C3、(1)液(2)钨的熔点高(3)能(4)酒精4、(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物质受热不均匀5、(1)甲 (2)48 (3)固、液、固液共存(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