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默写有答案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默写有答案一

资源简介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七
1.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
3.四川盆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原因?
四川盆地的生产特色是什么?
5.四川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6.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的表现:
7.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表格
建造者
位置
组成
作用
评价
8.四川盆地的独特名称及特点?
9.四川盆地人文特色举例?
10.“天府之国”的美誉体现的是什么?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七
参考答案
1.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
范围,北部有秦岭、大巴山,东部有巫山,南部为云贵高原,西部为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位于四川和重庆境内,
2.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
地形:盆地四周被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环绕,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内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较少。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缺点:光照不足
河流:主要河流:长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
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天然气、芒硝等居中国之冠(矿产资源丰富)、井盐资源分布广泛(南部的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素有“千年盐都”之誉)、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桫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珍稀动植物)
3.四川盆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原因?
“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地处亚热带,受地形影响,因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部的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使冬季温度比同纬度地区更暖和,,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
4.四川盆地的生产特色是什么?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有发达的农业。
5.四川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冬暖、春早、夏热”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人文条件: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四川盆地减少了洪涝灾害,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6.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的表现: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作物产量高、种类多,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禽畜种类多,肉猪和家禽产量很高
7.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者?由哪
三部分组成?位置?作用?评价
建造者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位置
岷江中游
组成
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组成
作用
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时至今日,仍然为成都平原我国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作用
评价
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形式,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8.四川盆地的独特名称及特点?
巴蜀文化:特点:兼容南北又具有鲜明地域特征
9.四川盆地人文特色举例:辛辣可口的川菜、热情欢快、幽默活泼的川剧(变脸)
10.“天府之国”的美誉体现的是什么?
体现的不仅仅是特产的丰饶更多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简单生活,内心愉悦。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三
1.列表默写东北三省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2.小兴安岭的位置及地位?
3.东北三省的主要资源?
4.针叶林的特征?
5.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
6.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问题?
7.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东北林区的生产特色?
9.东北林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0.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三
参考答案
1.默写东北三省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辽宁省

沈阳
吉林省

长春
黑龙江省

哈尔滨
2.小兴安岭的位置及地位:位置: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地位:是我国著名的林区,分布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被称为红松之乡。
3.东北三省的主要资源:林业、农业、矿产、水利资源等以原始森林资源最为珍贵。
4.针叶林的特征:一般都 有圆锥形或尖塔形的树冠,树叶又长又尖的树木。
5.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
地形:属低山丘陵,有利于森林生长。
气候: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属湿润地区。
6.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问题?
但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下资源(如林下野生菌和药材)遭到毁灭性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7.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1)寻找新的生产方式:模仿森林自然发育来采伐森林
(2)实现林业资源经济转型: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如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材深加工,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8.东北林区的生产特色:林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材深加工蓬勃发展。
9.东北林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西北部大兴安岭,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部长白山,中部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九
上海城市地位?
上海城市职能?
3.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地理位置的原因
4.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自然条件的原因
5.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历史背景、政策支持、交通条件的原因
6.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7.上海的作用与影响力

8.上海的经济增长点:
9.上成功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10.写出我国的四个直辖市?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九
参考答案
1.上海城市地位: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域市
2.上海城市职能:经济中心,工业基地、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港口城市
3.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地理位置的原因
地理位置: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依托:南邻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
4.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自然条件的原因
自然条件:
(1)地形: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坦荡低平,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水文:河湖众多,与太湖流域相连成片,位于长江入海口
(4)土壤肥沃
5.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历史背景、政策支持、交通条件的原因
历史背景:200多年前,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
工业基础:上海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政策支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上海被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交通条件: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陆上交通便利,靠近东海、长江,水运发达,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此外上海还是世界重要的航空中心,航运发达。
6.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⑴金融业发达,国际金融中心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外资金融机构超过全国一半,是中国外资金融机构和种类最多的城市。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⑵高科技产业发达,高科技中心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技创新基地。如张江高科技园区;
⑶航运业发达,上海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⑷制造业发达,工业中心工业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上海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后,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如宝钢集团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浦东已形成集设计、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大型民用飞机制造产业链。
7.上海的作用与影响力
上海经济的繁荣产生了跨领域、跨区域的辐射效应,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成长,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上海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给上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天在我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中,上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上海的经济增长点:
浦东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
9.上海成功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亚大经合组织会议,世界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意义:向世人充分展示上海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10.写出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重庆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五
北京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北京的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河流:
北京的城市地位:
4.北京城市职能政治中心的表现
5.北京城市职能文化中心的表现
6.北京成为文化中心的原因?形成了怎样的文化氛围
7.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表现:
8.北京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
9.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的表现(列举3个)
10.北京哪些建筑体现了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内涵?
11.纵横交错的
和古朴幽静的
,是极具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场所。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五
参考答案
1.北京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纬40°东经116°
海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西,北两面有太行山和燕山作为屏障,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
相对位置: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包围。
2.北京的自然环境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南部是平原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潮白河、温榆江、水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3.北京的城市地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4.北京城市职能政治中心的表现
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生活的心脏,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
(2)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
(3)天安门广场是政治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
5.北京城市职能文化中心的表现
(1)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究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2)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异彩纷呈的民族国粹,如京剧等:密集的科研机和院校,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家体育场“鸟巢”等。
6.北京成为文化中心的原因?形成了怎样的文化氛围
数千年来,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皇城文化的熏陶以及百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迈向国际大影市的进程中,现代文化元素的渗入,更增强了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魅力。
孕育了北京成熟、大气、厚重的文化氛围。
7.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表现:外交机构、国际组织、国际商业机构云集。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8.北京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
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规划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9.北京哪些建筑体现了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内涵?
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
10.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的表现
北京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建城已经有3000多年,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也有800年的历史。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我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天坛(我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等先后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11.纵横交错的胡同和古朴幽静的四合院,是极具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场所。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八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
深圳(与香港、珠海与澳门的位置关系?
3.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外向型农业的条件和表现
4、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发达的外向型工业的条件和表现?
5.珠三角与港澳地区优势互补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6.CEPC全称、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
7.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和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意义?
9.珠三角经济转型的原因和措施
10.珠江三角洲的区位特点?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八
参考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位于珠江下游,广东省的东南部,北回归线穿过,绝大部分处于热带,毗邻香港、澳门地区,南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深圳(与香港、珠海与澳门的位置关系::深圳位于香港的北面,珠海位于澳门的北面。
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外向型农业的条件和表现
条件: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珠三角的农业发展。
地理优势: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便利的区位条件使农产品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可以十分便利的运往港澳地区或者出口。
交通优势:珠三角外贸装运点和口岸众多,进出口条件好,十分方便农副鲜活产品运输出口。
表现:现代化农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亚热带水果基地。花卉种植业发达,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的鲜花批发市场。
4、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发达的外向型工业:
1)概况表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生产家用电器、服装、电子及通讯设备的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产品主要通过港澳贸易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这里还是亚洲乃至世界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础。被誉为世界工厂。
2)形成发达的外向型工业的原因有:
区位因素: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人文因素:本区具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策因素:国家给予经济特区优惠政策,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开放体系。
5.珠三角与港澳地区优势互补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港澳地区,拥有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珠江三角洲,1)是著名的侨乡,为吸引外来资金尤其港澳的资金提供了有利条件。2)优越的地理位置。3)廉价的劳动力;4)低成本的土地5)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6.CEPC全称、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
全称: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内容:港澳地区生产的产品进入内地不需要缴纳关税,实施“零关税”。
意义:CEPA的签署,使港澳与珠江三角洲贸作更加密切,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7.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和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
推进建设粵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实现三地优势互补,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
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8.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意义:(1)经济方面:港珠澳大桥的全线开通,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的影响力更大。(2)生活方面: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极大缩短。粵港澳三地民众热切期盼的“大湾区生活圈”正在逐步形成。(3)交通方面:极大缩短珠三角与香港、澳门的时空距离
9.珠三角经济转型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近几年,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
措施:1)中国企业认识到,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同时,在发挥珠江三洲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与对外联系优势,与港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现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特别是大湾区内多项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发达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珠江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区内发展潜力将显著提高。
10.珠江三角洲的区位特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六
太湖流域地理位置?
2太湖流域主要跨哪些省市?
3.太湖流域自然环境(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
4.太湖流域孕育众多城镇的有利条件?
5.太湖三白是指什么?
6.太湖流域主要城镇列举4个
7.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
8.太湖流域的生活特色
太湖流域这些河流湖泊的作用?
10.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排序)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六
参考答案
太湖流域地理位置?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
太湖流域主要跨哪些省市?跨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区
3.太湖流域自然环境(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
地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平原为主,地热低平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
河湖: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的太湖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河网密布
土壤肥沃,
4.太湖流域孕育众多城镇的有利条件:农副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水路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5.太湖特产: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和白虾)
6.太湖流域主要城镇:无锡(太湖明珠)、乌镇(浙江)、南浔(浙江)、周庄(中国第一水乡)、同里、盛泽等水乡古镇。
7.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种植水稻,养殖鱼虾,我国农业高产区和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被誉为“鱼米之乡”。古镇旅游业兴起,乌镇、周庄、同里等水乡古镇。
8.太湖流域的生活特色
行: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住: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临河建屋
食:盛产鱼虾,太湖三白最为著名
风俗:同里过三桥,周庄的快船
9.太湖流域这些河流湖泊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生产所需要的水源,承载着人们的出行,还丰富着人们的饮食与文化
10.中国五大淡水湖
1、江西省的鄱阳湖2、湖南省的洞庭湖3、江苏省的太湖4、江苏省的洪泽湖5、安徽省的巢湖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四
1.黄土高原位置?
2.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区?
黄土高原的特点?
4.黄土高原自然环境:
5、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
6.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
与自然环境关系
建筑形式
音乐
舞蹈
饮食习惯
7.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和原因?
8.
窑洞的选址?
9.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自然问题是什么?其主要原因?
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及应对措施
七下历史与社会默写十四
参考答案
1.黄土高原位置:北纬34°~40°,东经103°~114°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2.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区: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
3.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势平缓,略有起伏,黄土深厚,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4.黄土高原自然环境:
地形是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
土壤:黄土深厚,土质疏松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水文:黄河流经,含沙量大
5、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
1)民歌——信天游;2)民间鼓舞——腰鼓;3)饮食习惯:面食、小米;4)建筑:——窑洞。5)服饰:白羊肚巾
6.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
与自然环境关系
建筑形式
窑洞:冬暖夏凉,隔音、隔热、保暖;占地少,建造成本低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塌陷
音乐
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适于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情感
舞蹈
腰鼓(安塞腰鼓):气势磅礴
饮食习惯
更喜欢吃面食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7.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春季旱灾,夏季洪涝),主要原因是季风的不稳定性。
8.
窑洞的选址:大多面南背北,窗户尽可能大,以最大的限度采光,提高窑洞内的亮度和温度。地势较高、离水较远。
9.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自然问题是什么?其主要原因?
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因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因素: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等)造成植被严重的破坏。
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及应对措施
危害: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持续治理和大规模的自然修复、封育保护。具体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
②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在缓坡地修筑梯田。
③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④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科技人才,用科学的方法种地。
⑤研究发展新型生物饲料,保护天然牧草,改善生态环境
⑥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实施人口迁移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