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编制 审核 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理解控制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控制人口规模是根本措施。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协调人地关系中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课前自学1、当前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 这项根本措施着手。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 、、 。3、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 、 、 ”为特征。课中交流:一、控制人口规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2,自主学习,并思考:为什么控制人口增长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阅读课本“活动”及补充资料,进一步加深在我国控制人口规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措施。课件展示:“中国人口战略”资料中国人口战略 2001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其中5 000万为贫困人口,5 000万为残疾人,1.8亿为文盲半文盲。在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渐突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16亿。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讨论:1.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2.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二、转变发展模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自主学习并思考: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危害?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有什么益处?(生讨论并回答。)比较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项目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目标 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指标,实现清洁生产,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要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时间尺度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发展的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强调区际间的公平影响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会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手段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课文相应“活动”,进一步明确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益处。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4~P105,自主探究,思考:1.土地资源对人类的意义有哪些?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森林资源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6,自主探究,思考:1.目前,世界上水资源状况如何?举例说明如何解决。2.在海洋资源利用中,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有哪些措施应对?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07“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讨论回答:(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人地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我们每个人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学生讨论。检测巩固:1.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华北地区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集中在7~8月,而冬春季持续干旱,降水年际变化也较大。 ②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③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目前缓解华北地区春旱用水紧张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措施是(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完成3~5题。3.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4.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今后应走的道路是( ) A.近海捕捞 B.远海捕捞 C.捕养结合 D.海水养殖 5.我国休渔的最佳季节是( )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D.春季 6. 协调人地关系就应协调好 ( )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③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④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7. 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清洁生产始终是工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 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C. 生产所需的资料和能源都来自于外部环境,同时又把产品废弃物归还给外部环境D.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6-7题。8. 绿色食品是指 ( )A. 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 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 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9.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减少固体垃圾 C.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 移风易俗10. 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②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 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 ④围湖造田 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 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②③⑥(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1-13题。11.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 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12. 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1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 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14.读下图,分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环保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应用:(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3)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巩固检测:1、D 2、D 3、D 4、C 5、A 6、D 7、D 8、D 9、C 10、D11、A 12、B 13、C14、(1)过度殖垦,植被破坏 “ 三北”防护林(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3)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 植树造林种草,修筑梯田,走林牧结合的道路。拓展应用:由西向东逐渐减弱轻 春 干燥 冷锋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的生态建设PAGE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