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1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曲折历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1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曲折历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含模拟题)分类汇编11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曲折历程
1.(2020·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该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2020·湖州)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
)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
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
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
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20·杭州)“历
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以下时间节点勾起的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20·台州)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

①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20·嘉善模拟)嘉善有一个水利工程——红旗塘。该工程从1958年12月开挖,经过11个月的艰苦奋战,全长20多公里的红旗塘于1960年5月正式峻工。红旗塘开挖时的历史背景是(
??)
A.?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全国正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D.?“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6.(2020·南湖模拟)下表为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数据的变化趋势,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份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会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①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②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发生剧变
③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④到1956年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2020·金华模拟)从曲线图中可见,从A→B阶段,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制定和实施了一五计划,打下工业化的基础????????D.?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2020·21世纪教育网名师模拟卷)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中国取得这一医学成就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9.(2020·21世纪教育网名师模拟卷)对联是时代的反映。请你帮助涵涵同学将下列对联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10.(2020·21世纪教育网名师模拟卷)读图,对1957-1960年这一现象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11.(2019·杭州)诵读毛泽东诗词不仅能重温历史的峥嵘岁月,更能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
12.(2019·温州)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掀起???????????????????????????????????????????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3.(2020·嘉兴)研究历史,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资料。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实物资料】
【文献资料】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载: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事……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须由该管主脑呈报驻藏大臣衙门签发路证……每年操演军队所需用之弹药,由噶厦派妥员携带驻藏大臣衙门之公文,前去工布地方制造。
【口述资料】
藏民达旦卓玛说:“爷爷曾告诉我,他们以前是农奴,受到奴隶主的盘剥,生活极其艰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翻身做了主人,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新制度、新地位、新的民族关系引领他们走向了新生活。
(1)图9反映了唐王朝与吐蕃怎样的关系?
(2)从上述文献资料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口述资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农奴翻身走向新生活的原因。
14.(2019·嘉兴)回首历程,探索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用当今流行的话说是一个历史“拐点”……从那以后,党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金冲及《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贵州解放后,中共贵州省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大变革。1952年“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现实,全省80%左右的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和农具等。全省粮食产量,1951年比1950年增长6.42%。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材料三: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安新区。
冷却散热、高消耗电能是大数据中心建设重要条件。因环境优势,贵安新区吸引多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数据中心基地。新区东部“大学城”内高校集聚。
安顺
平均气温(℃)
1月
4.3
2月
15.0
3月
22.0
4月
15.0
(1)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一中的“历史拐点”是指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贵州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
(4)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走怎样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答案】
D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BC三项都不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准确识记。要求准确识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2.【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①④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②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无关,1963年,大庆油田的建成,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③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无关。
B项①④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
3.【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①符合史实。
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已成为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②不符合史实。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不符合史实。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④符合史实。
B项①④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4.【答案】
D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③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事件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①不符合题意。?
D项②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
5.【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
题文中由该工程

1958年12月开挖到1960年5月正式峻工可知,当时全国正
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B符合题意,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开挖红旗塘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6.【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各个方面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联系所学知识,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通过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②④正确;③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始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B项①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改造及其意义,旨在考查表格信息提取、分析与知识的识记能力。
7.【答案】
D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同时农业合作化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在1949年,和曲线图中中国农业较快增长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C项制定和实施了一五计划,打下工业化的基础是在1952——1957年,和曲线图中中国农业较快增长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曲线图中中国农业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
8.【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可知,这一医学成就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9月(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钮经义在这一工作中负责合成方案的设计、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解决难题,是这项成果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题干医学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我国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的成就。
9.【答案】
C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指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③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综上所述,按其发生先后排列的是②①④③。
C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
D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1957~1960年”这个时间可知出现工业增长、农业总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ABC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与影响。
11.【答案】
C
【考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从1934年-1936年;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反映的是“秋收起义”,时间是1927年9月;
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依据毛泽东的诗词判断出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
12.【答案】
A
【考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从1953到1956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可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时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阶段,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
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7年之后,“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至1960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发生在1961年至1965年,所以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识记。
二、材料分析题
13.【答案】
(1)唐王朝与吐蕃关系密切,亲如一家。
(2)信息: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派各级官员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时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西藏宗教领袖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3)原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考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1)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表明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根据材料“《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联系所学知识,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派各级官员管理西藏事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根据材料“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事……”可见清朝时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西藏宗教领袖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根据“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须由该管主脑呈报驻藏大臣衙门签发路证……每年操演军队所需用之弹药,由噶厦派妥员携带驻藏大臣衙门之公文,前去工布地方制造”可见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3)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予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一五计划期间,党和政府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故答案为:(1)唐王朝与吐蕃关系密切,亲如一家。
(2)信息: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派各级官员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时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西藏宗教领袖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3)原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时的汉藏关系、我国古代对西藏的管辖、西藏的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等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
(1)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贵州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增长,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3)国家政策支持;气候凉爽、水电资源丰富;临近贵阳、安顺交通便捷;“大学城”提供技术、人才。
(4)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道路。
【考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出处中的“《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考察》”,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1952年”
等可知,指的是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70%到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到30%的土地,他们整天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本题考查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三中“……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安新区……”说明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之一是国家政策支持。材料三中“……新区东部“大学城”内高校集聚”说明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之二是“大学城”提供技术、人才。材料三中“贵安新区示意图”说明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之三是水电资源丰富;临近贵阳、安顺交通便捷。材料三中的表格说明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之四是气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道路。候凉爽。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贵州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增长,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3)国家政策支持;气候凉爽、水电资源丰富;临近贵阳、安顺交通便捷;“大学城”提供技术、人才。
(4)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贵州的地方史,考查遵义会议、土地改革等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