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13——两次世界大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13——两次世界大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含模拟题)分类汇编13
——两次世界大战
1.(2020·金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0·湖州)毛泽东曾指出:“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战”指的是(
???)
A.?不列颠之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阿拉曼战役??????????????????????D.?柏林战役
3.(2020·杭州)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曾多次上演“强权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会议曾上演“这一幕”的是(???
)
①1919年巴黎和会???
②1938年慕尼黑会议
③1945年雅尔塔会议???
④1955年亚非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20·舟山)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D.?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5.(2020·宁波)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开始扩张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二战的胜利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20·台州)下列图片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其共同主题是(??

A.?德国逞凶——战争全面爆发????????????????????????????????B.?日本偷袭——太平洋战争爆发
C.?同盟反攻——战争出现转机????????????????????????????????D.?德日投降——战争的最终胜利
7.(2020·嘉兴)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B.?使德军丧失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
8.(2020·义乌模拟)1939~1945年间,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包括(???

①凡尔登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日本偷装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2020·杭州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
????????????????C.?范围的广泛性?????????D.?战争的残酷性
10.(2020·杭州模拟)历史上很多会议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①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②慕尼黑会议——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
二战正式爆发
③雅尔塔会议——为彻底击败德、意、日法西斯奠定了重要基础
④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11.(2020·金东模拟)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据此回答问题。
(1)该条约的签订使(
??)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分别是指(
?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20·宁波模拟)“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吃了。”这是丘吉尔人在二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苏台德区被割占????????????????B.?苏德战争爆发????????????????C.?法国战败投降????????????????D.?日本偷袭珍珠港
13.(2020·21世纪教育网名师模拟卷)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
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
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14.(2019九上·温州竞赛)二战后期,某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洋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会议召开地点是在如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15.(2019·嘉兴)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绊,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完成小题。
(1)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C.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2)“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途岛海战
B.诺曼底登陆
C.偷袭珍珠港
D.阿拉曼战役
16.(2019九上·温州竞赛)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它生动活泼、寓意深远,是一种特别的表述历史信息的方式。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图①说明:“牙医”希特勒,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上写着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1)图1中“患者”英国和法国之所以沦为画中的下场,与其在外交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将该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什么?
(2)列举图2中“烟斗”代表的国家在二战中的主要战役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3)你如何理解图2“雪茄+长烟嘴+烟斗=V”的寓意?并请列举一则史例说明。
17.(2020·21世纪教育网名师模拟卷)古往今来,描绘与礼赞黄河的诗歌层出不穷,广为传诵。请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依据右上图所示,诗中的“天上”在哪一省区?奔流到的是哪个海?(2分)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破自天涯。”
(2)诗句反映了黄河怎样的水文特征?这一水文特征又是怎样演化出右下图所示的景观?(3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青纱帐里,游击健儿
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
华北!保卫全中国!”光未然1939年3月在延安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作曲后,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唱响,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哪些原因?(4分)
(4)从南北气候差异的角度,简要说明黄河会发生长江没有的凌汛现象的原因。(3分)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答案】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华夫脱运动、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一场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项③④与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拉国家奋起的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亚非拉国家奋起以及影响。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是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2.【答案】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干中“这一战”所指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内容与影响。
?
3.【答案】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主题是“强权即公理”,而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不能体现这个主题。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曾上演“强权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万隆会议的内容与地位。
?
4.【答案】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联系所学知识,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项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B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符合题意;
C项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不符合题意;
D项使德军丧失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史实。
5.【答案】
C
【考点】工业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们,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故①存在内在联系。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还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等。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开始扩张有内在联系,故②不存在内在联系。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国协调行动,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故③存在内在联系。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故④存在内在联系。
C项①③④存在内在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二战的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实行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二战的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实行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的相关史实。
6.【答案】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因此战略意义上看相似的一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三次战役均是二战中的转折性战役,故同盟反攻--战争出现转机符合题意。?
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同盟反攻——战争出现转机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意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7.【答案】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联系所学知识,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项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B项使德军丧失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不符合题意;
C项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不符合题意;
D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史实。
?
8.【答案】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①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1943年,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③日本偷装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④诺曼底登陆成功发生在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东西两面夹击之中。
D项②④是1939~1945年间,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39~1945年间,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准确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9.【答案】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结合所学,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战争的残酷性是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材料的理解。掌握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39年9月1日,德国开始闪击波兰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以②搭配错误。1945年2月,为了协调盟军行动,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建立联合国,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对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意大利法西斯早在雅尔塔会议召开前的1943年就已经投降了,所以③搭配错误。
D项①④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1.【答案】
(1)B
(2)C
【考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中国于1917年停止了对德国的赔款”是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1937年停止了对日本的赔款”是因为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C项①④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2.【答案】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二战开始后德国并没有象这三个国家想象的那样去攻打苏联,反而占领了西欧许多国家,其中法国被德国占领。根据材料“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可以判断下列事件最能验证丘吉尔推断的法国战败投降。
ABD三项都不能验证丘吉尔的推断,不符合题意;
C项法国战败投降验证了丘吉尔的推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绥靖政策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绥靖政策的相关史实。
13.【答案】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
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
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结合相关所学可知这是德国投降后,
1945年7月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在德国波茨坦发表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结合地图所知,波茨坦是图中②的地方。
A项①地点是雅尔塔,不符合题意;
B项②是波茨坦,符合题意;
C项③是开罗,不符合题意;
D项④是德黑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波茨坦会议通过《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14.【答案】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开罗会议上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B项②即开罗会议召开地点开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开罗宣言》的识记能力及学生的识图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开罗宣言》的内容。
?
15.【答案】
(1)B
(2)C
【考点】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中的
“……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可见,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B项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是题干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日本对美国……”,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项偷袭珍珠港是“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峰,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6.【答案】
(1)绥靖政策,签订《慕尼黑协定》
(2)例1: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例2: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的重要转折点。
(3)美英苏三国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国联合反法西斯),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史例1:1942年,美英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史例2:1944年,盟军成功进行诺曼底登陆,德国东西陷入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史例3: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加强三国军事政治合作,促进了胜利的到来。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患者”英国和法国之所以沦为漫画中的下场,与其在外交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姑息纵容、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有关;把绥靖政策推向顶端的是1938年的慕尼黑阴。在慕尼黑会议中,英法决定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也造成了其他国家对英法的不信任。
(2)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因此“烟斗”代表斯大林。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由漫画可知,“烟斗”代表斯大林、“雪茄”代表丘吉尔、“长烟嘴”代表罗斯福,所以“雪茄+长烟嘴+烟斗”寓意为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或英美苏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或英美苏三国联合反法西斯。“V”是胜利的意义,“V”的寓意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2年1月1日,中、美、苏、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军事上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典型事例有:诺曼底登陆战,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夹击法西斯德国等。
故答案为:(1)绥靖政策,签订《慕尼黑协定》。
(2)例1: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例2: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的重要转折点。
(3)美英苏三国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国联合反法西斯),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史例1:1942年,美英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史例2:1944年,盟军成功进行诺曼底登陆,德国东西陷入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史例3: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加强三国军事政治合作,促进了胜利的到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漫画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这类题目也较常见,注意把漫画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
17.【答案】青海省。(1分)渤海。(1分)
(2)含沙量大。(1分)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导致泥沙淤积在河底,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2分)
(3)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促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奋起抗战;(2分)(实行全民族抗战,得1分)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2分)
(4)因为长江流域是亚热带气候,而21世纪教育网黄河流域是温带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冬天有结冰冰期。(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