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俄、日、德的崛起 “与其让农奴自 下而上的解放 自己,还不如 我们自上而下 的解放他们”。 他为什么这样说?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俄国的( )严重地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惨败。 农奴制 根本原因 2.时间、人物、改革的方式 时间: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 3.意义: 是俄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自上而下 二、日本的救亡图强 —— 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背景) (1) (2)日本的幕府统治面临着危机 落后的封建幕府统治 碍 阻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致 导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大门 日本的民族独立受到威胁,有继中国之后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后果 内忧外患 (3) 倒幕运动 (前提) 明治天皇 (睦仁) 1868-1912年统治日本, 他的思想对日本影响巨大。 2.明治维新的内容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也是一次救亡图强的运动。 3.明治维新的意义: 日本因此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时期修建的军工厂 如何看待日本的明治维新? 中国维新变法运动以日本为学习对象,为什么日本会成功,中国却失败了? 想一想 社会背景不同 国际环境不同 领导力量不同 结果不同 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 ③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④都准备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三、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前的社会状况: 四分五裂 2.统一的中心: 普鲁士 3.统一的中心人物: 俾斯麦 4.统一的方式: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 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5.统一后的影响: 德国政治经济飞跃式发展, 很快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大国。 德意志帝国统一地图 比较俄、日、德三国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思 考 国家 事件 时间 背景 人物 意义 俄国 日本 德国 俄国、日本和德国19世纪社会状况对比表 废除农奴制 明治维新 王朝统一战争 1868年 1871年 农奴制 幕府统治 四分五裂 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此跻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之列。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1861年 俾斯麦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