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座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璀璨夺目,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很多年。其中,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从而领先世界千年的成就出现于我国(??)A.?秦朝????????????????????????????????????B.?汉朝????????????????????????????????????C.?南北朝????????????????????????????????????D.?唐朝2.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的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座城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朝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3.下列对完颜阿骨打事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在他的领导下,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②他建立了金政权?③他领导金灭掉了辽政权?④在灭辽后,他又灭掉了北宋?⑤南宋和完颜阿骨打订立了和约???????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4.我国最早把火药用于军事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6.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将2016年定义为“中国外交攻坚开拓的重要一年”。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始终秉承与邻为善、以诚相待的友好信念。下列史实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设置伊犁将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8.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是(??)???????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9.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游牧民族和汉族的交流合作更深更广泛,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下列能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有(???)①黄道婆使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态”,“宛然一汉家少年”③西夏所铸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④10世纪中期,辽统治地区已呈现出“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二、填表题(共12分)序号名称对应内容(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________(2)“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名言出自人物________(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________(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________(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________(6)悲剧《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4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摘编自《邓小平文选》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1.“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戮。”——《蒙古史书》???(1)此材料反映的是12世纪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情况。想一想,它反映了什么情况?有什么影响????(2)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3)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2.宋词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材料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材料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请你先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材料三是宋代哪一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这位女词人的作品,以宋室南迁为界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造成宋室南迁的是哪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五、综合题(共2题;共24分)1.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使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请回答:???(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谁????(2)请列举元朝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三项措施。???(3)元朝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理????(4)元朝的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列出两点即可)???2.阅读下列地图,回答相关问题(1)此图是公元1271年某人从欧洲前往中国元朝后又返回欧洲的路线图,此人是谁?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右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所反映的可能是ABCD当中的哪一处的气候,说说你得出此结论的理由。(3)此人在启程来中国的途中从B到C可能见到过不同的自然景观,请你想象一下这样的景观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样的景观变化的自然原因。答案一、1.C2.B3.C4.A5.C6.C7.B8.D9.C10.C二、伊斯兰教;亚里士多德;赤壁之战;洛阳;火药;关汉卿三、1.(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平均地权。增加“节制资本”。第一次国共合作。(3)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4)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5)“文化大革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四、1.(1)反映了蒙古诸部落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草原人民渴望摆脱战乱,结合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3)成吉思汗铁木真在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2.(1)苏轼??辛弃疾?豪放派(2)李清照?北宋灭亡(靖康之变)五、1.(1)成吉思汗(铁木真)。(2)①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②开凿会通、通惠两段运河,发展漕运与海运;③推广棉花种植;④治理黄河等。(3)元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4)如: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制度上要创新;要加强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民族管理,实现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统治者善于吸纳先进的文化等。2.(1)马可·波罗;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系统介绍了中国,引起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向往。(2)A处;该图反映的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故选A处。(3)先见到戈壁、沙漠,再看到草原,最后看到茂密的森林;从B到C,越来越靠近海洋,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更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