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三国鼎立出现的背景、形成过程及结果,
②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建立与灭亡;
③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对曹操的评价和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
二、课前自主学习
1.官渡之战
背景 ①东汉末年,中央无力征讨起义军,便放任各地募兵镇压
②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一些州郡长官和地方豪强乘机扩充武装,形成大大小小的______
时间 200年
作战双方 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迎接到许(今河南许昌),借助天子号令诸侯。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过程 200年,袁绍挥兵南下,曹操率兵与袁绍大军在______展开激战。曹操派兵偷袭袁绍囤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绍因此大败
影响 曹操统一了_____的大部分地区
2.赤壁之战
目的 ______举兵南征,试图统一全国
时间 208年
作战双方 寄居荆州的______与江东______结盟,共同抵抗______
过程 ①战争初期进展顺利,曹军兵不血刃占领荆州
②曹操率军沿江而下,与孙、刘联军相遇于______。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只得将战船首尾相连,联军采用______的方法,一举击溃曹军
影响 奠定了______的基础
3.三国鼎立
(1)各自范围:曹操战败之后,退回______,后逐步平定北方残余割据势力。刘备派兵入蜀,攻占______。孙权则进一步占据岭南,巩固其在_____的统治。
(2)形成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今名)
______ 220年 ______ 洛阳(今河南洛阳)
______ 221年 ______ 成都(今四川成都)
______ 229年 ______ 建业(今江苏南京)
(3)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①背景: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______。
②表现:魏国修建了许多______,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的______兴旺,__蜀锦__非常有名。吴国的______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______(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4.西晋
(1)背景:在曹魏建国及同蜀、吴两国争战的过程中,大臣______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掌握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263年,______出兵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______,史称______。司马炎就是______。
(3)统一:______年,西晋灭_____,统一全国。
(4)西晋的统治
①原因: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晋武帝死后,继位者惠帝无力处理政事。
②战乱: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展开激烈厮杀。史称“______”。
③影响:战乱严重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
(5)西晋灭亡
①时间:316年。
②标志:内迁______人的一支武装攻陷长安,______灭亡。
三、问题探究
1.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请结合当时的形势及相关资料分析一下,为什么曹操能够获胜。
2.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3.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4.你如何评价曹操?
5.西晋(266年~316年 )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课堂检测
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牧野之战  D. 长平之战
2.下列事件与台湾有关的是(  )
A.蜀国丝织业兴旺 B.魏国修建水利工程
C.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D.魏国大兴屯田
3.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有(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拒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善战,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军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有材料说一国“海船大的长20余丈,高出水面2—3丈,可载六七百人,装载物资可达500吨以上”。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三国中的 (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晋国
5.《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二、简答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原地区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主要产生了三个政权,史称“三国”。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三国简表。
国家名称 建国时间 建国皇帝 统治区域









(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3)________年,________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答案:
二、自主学习
(一)官渡之战
割据军阀、曹操、袁绍、官渡、长江以北
(二)赤壁之战
曹操、刘备、孙权、曹操、赤壁、火攻、三足鼎立
(三)三国鼎立
1.北方、益州、东南
2.魏、曹丕 蜀、刘备 吴、孙权
3.发展生产、水利工程、丝织业、蜀锦、造船业、夷洲
(四)西晋
1.司马懿、司马昭
2.晋朝、西晋、晋武帝
3.280、吴
4.八王之乱
5.匈奴、西晋
三、问题探究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许攸 )重视贤才 (如出迎许攸)以诚待人、能宽容人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 骄傲轻敌,刚愎自用 不听别人意见(如许攸) 指挥失当
2. 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3.孙刘联军: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4.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了北方,重视农耕,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曹操的性格还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5.(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晋惠帝智力低下。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课堂检测
1.B 2.C 3.C 4.C 5.D
6.(1)

国家名称 建国时间 建国皇帝 统治区域
魏 220年 曹丕 北方地区
蜀 221年 刘备 西南地区
吴 222年 孙权 东南地区
(2)赤壁之战。
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国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280 西晋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