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3-5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秦汉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②知道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归纳法和比较法感知秦汉文化的昌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造纸术、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秦汉文化兴盛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什么时候得到解决的?
二、新课学习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
①原始社会:陶器
②商周时期:甲骨、青铜器
③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竹木简、布帛
>>>
多媒体课件播放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
(2)纸的发明
①最早的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说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②特点: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
多媒体课件播放放马滩纸
(3)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概况:
东汉蔡伦在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②影响: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
>>>
多媒体课件播放蔡伦
资料1
在大量使用纸书写以前,人们主要用毛笔在木简或竹简上书写,再将写好的单枚简编连成册。由于竹木简很笨重,书多了,就需要用车来运载。
资料2
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纸本的225倍。
联系资料想一想,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2.数学成就
(1)《周髀算经》
①内容: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②意义: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
多媒体课件播放周髀算经
(2)《九章算术》
①内容: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②成就: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说明我国实用数学成熟的实际时间很早。
>>>
多媒体课件播放九章算术
(2)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①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
多媒体课件播放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书影
②神医——华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
多媒体课件播放华佗和五禽戏
(二)史学和宗教成就
1.《史记》
作者: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
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体例(体裁):纪传体通史
>>>
多媒体课件播放司马迁画像
史学价值: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体例完善,史料翔实。
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生动,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多媒体课件播放史记书影
《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爱憎分明、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该如何多角度认识他对《史记》的评价呢?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史记》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韩城,是后世人为了纪念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而修建的。
>>>
多媒体课件播放司马迁祠
2.宗教
(1)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东汉初年开始逐渐兴盛。
①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②传入时间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
③教义
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通过修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超越生死烦恼,达到解脱的境界
④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东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
>>>
多媒体课件播放白马寺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①教主:道教尊崇道家学派老子为教主(被尊称为“太上老君”)
②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
多媒体课件播放神仙炼制仙丹
佛教与道教的比较
想一想,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①政治:国家统一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中外交流频繁;
④各民族共同创造,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三、课堂练习
1.“帝善(夸赞)其能(才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侯纸”最早出现于( B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2.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C )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3.中国最早的寺庙是( A )
A.洛阳白马寺 
B.杭州灵隐寺
C.嵩山少林寺 
D.姑苏寒山寺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①掌握秦汉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②知道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学习重点:造纸术、史学成就。
学习难点:秦汉文化兴盛原因。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
1.发明
(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____发明纸的国家。_______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在发明和大量使用纸以前,我国通常用_______或_______作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太笨重,帛价格昂贵。纸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2)意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_______。
2.改进
(1)概况:东汉时,__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______年,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以后,______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影响: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______,这是中国对______的巨大贡献。
(二)数学成就
1.《______》: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2.《______》:成书于东汉时期。
(1)内容: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2)意义:这本书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______为中心的特点。
(三)医学
1.《黄帝内经》
(1)内容:西汉时期编定,最早记述了______和______,并系统论述了______的基本原则。
(2)地位:这部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2.张仲景
(1)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代表作:著有《____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美誉:后世尊称他为“______”。
3.华佗
(1)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贡献:华佗擅长______和______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发明了一套______,名为“______”,即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以强健身体。
(四)《史记》
1.作者:西汉史学家______,生活在______时期。
2.地位: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______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3.叙事范围:叙述了从______到______时期的历史。
4.叙述特点:司马迁在《史记》中______。他歌颂了首举反秦大旗的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也敢于评论当时的统治者汉武帝的功过。
5.评价:《史记》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鲁迅称赞《史记》为“______,______”。
(五)佛教与道教
1.佛教
(1)传入我国:公元1世纪,起源于______的佛教,传入我国______地区。
(2)发展:东汉光武帝的儿子______曾派使者到西方求佛法,佛教僧侣陆续到达中国,一些贵族开始供奉佛像,建造寺庙,一些佛经也被译成中文。
2.道教
(1)产生:道教是我国______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2)基本主张: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______思想和______方术。道教关注个人生命,希望通过______,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因此,道教也贏得了很多追随者,特别是不少渴望长生不老的统治者。
三、问题探究
1.
资料1
在大量使用纸书写以前,人们主要用毛笔在木简或竹简上书写,再将写好的单枚简编连成册。由于竹木简很笨重,书多了,就需要用车来运载。
资料2
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纸本的225倍。
联系资料想一想,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阅读教材P64的内容,思考:秦汉时期,在数学上有什么成就?
3.阅读教材P65的内容,思考:秦汉时期,在医学上有什么成就?
4.《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5.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该如何多角度认识他对《史记》的评价呢?
6.想一想,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4、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谁之口……(
)
A.秦始皇
B.王充
C.
张陵
D.司马迁
3.《中国教育报》在报道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情况时,特意强调“南阳是豫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出商圣、科圣、医圣、智圣等无数圣贤先哲。”这里所说的“医圣”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4.鲁迅曾称赞一部伟大的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这本书说法正确的有(  )
①里面有春秋五霸的相关记载
②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该书作者生活在东汉末期
④麻沸散首次记载于该书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二、简答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时期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撰写历史上。历史著作是一个指望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现在的民族所欢迎的。……但在公元前1世纪时,出现了一部其内容比那时以前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要全面、复杂得多的历史著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传统医学在汉朝达到一个新高峰。……到了西汉,进一步形成以针疗法为中心的医生集团和学派;在两汉之际,中国的医学体系基础正式形成。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中的“历史著作”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该著作有何特点?
(2)列举两汉时期标志着中国医学体系基础正式形成的两部主要医学著作及两位医学代表人物,并简述这两位医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答案:
二、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
1.
(1)最早、西汉、竹木简、丝帛
(2)书写
2.(1)蔡伦、105、纸
(2)保存和传播、世界文明
(二)数学成就
1.周髀算经
2.九章算术、计算
(三)医学
1.人体解剖知识、血液循环知识、养生
2.伤寒杂病论、医圣
3.针灸、外科、麻沸散、医疗体操、五禽戏
(四)史记
1.司马迁、汉武帝
2.纪传体
3.皇帝、汉武帝
4.爱憎分明
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佛教与道教
1.(1)古印度、中原
(2)明帝
2.(1)土生土长
(2)道家、神仙、修身养性
三、问题探究
1.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2.《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
3.《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4.爱憎分明、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5.《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史记》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6.①政治:国家统一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中外交流频繁;
④各民族共同创造,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4)课堂检测
1.A
2.D
3.C
4.A
5.B
6.答:(1)《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2)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代表人物:张仲景、华佗。贡献: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即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以强健身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什么时候得到解决的?
新知讲解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
①原始社会:
陶器

商周时期:
甲骨、青铜器
③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竹木简、布帛
新知讲解
①最早的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说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②特点: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2)纸的发明
新知讲解
(3)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
①概况:
东汉蔡伦在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新知讲解
资料1
在大量使用纸书写以前,人们主要用毛笔在木简或竹简上书写,再将写好的单枚简编连成册。由于竹木简很笨重,书多了,就需要用车来运载。
资料2
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纸本的225倍。
联系资料想一想,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新知讲解
2.数学成就
(1)《周髀算经》
①内容: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②意义: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新知讲解
(2)《九章算术》
①内容: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②成就: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说明我国实用数学成熟的实际时间很早。
新知讲解
(2)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①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
新知讲解
②神医——华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
新知讲解
1.《史记》
二、史学和宗教成就
作者:
内容:
体例(体裁):
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纪传体通史
新知讲解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体例完善,史料翔实。
叙事简洁,文笔生动,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新知讲解
《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爱憎分明、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新知讲解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史记》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该如何多角度认识他对《史记》的评价呢?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韩城,是后世人为了纪念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而修建的。
司马迁祠——高山仰止
新知讲解
2.宗教
古印度
中亚
中国
古印度
丝绸之路
(1)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东汉初年开始逐渐兴盛。
新知讲解
①佛教的起源
②传入时间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通过修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超越生死烦恼,达到解脱的境界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③教义
④影响
新知讲解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东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
白马寺
新知讲解
(2)道教的兴起
神仙方术炼制丹药
①教主:道教尊崇道家学派老子为教主(被尊称为“太上老君”)
②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新知讲解
佛教与道教的比较
宗教
发源地
兴起或
传入时间
信仰
对象
宗教
场所
主要主张
佛教

印度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寺院
人死后能转生来世,
今生要忍受苦难,
来世才能得到幸福
道教
中国
东汉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以求得道成仙
新知讲解
想一想,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④各民族共同创造,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①政治:国家统一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中外交流频繁;
课堂练习
1.“帝善(夸赞)其能(才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侯纸”最早出现于
(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B
2.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C
课堂练习
3.中国最早的寺庙是( 
 )
A.洛阳白马寺 
B.杭州灵隐寺
C.嵩山少林寺 
D.姑苏寒山寺
A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