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材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材分析

资源简介

动物大家族
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学习和研究动物学
必 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
象。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
和结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
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
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 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
☆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
概道括科这学类家动与物工的程共师同分特别征是。干什么工作的
人。
☆ 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
够验识科别学常研见究动与物工类程别实。践的过程,获得发
现与制作的乐趣。
☆ 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
皮定肤与、遵四守肢科、学翼课、规鳍则、的鳃重等要接性触。和 感知
环境。
☆ 能列举出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
一、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根 据有无脊椎给动物分类
2. 鱼 类 3. 鸟 类 4. 哺乳类
归 纳
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从个别到一般
演 绎
识别鱼类 识别鸟类 识别哺乳类 从一般到个别
认识鱼的腮和鳍 认识鸟的羽毛、喙和足 认识哺乳动物恒温和运动方式
动物大家族
n 观察与描述仍然是这一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探究方法。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
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观察对象。如:活体动物、标本、视频、图片等。
n 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体内有脊椎,鳃盖下有鳃等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标本、
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和交流,让学生用较为清晰的语言有条理的
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特征。
n 动物学中关于几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较抽象,其中有些表述方式中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如:鱼类的共同特征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和以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不适合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如“鱼有鳃有鳍”、
“鱼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开合的嘴巴吃东西”、“鱼类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动物大家族
一、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根据有无脊椎给动物分类
2. 鱼 类 3. 鸟 类 4. 哺乳类
归 纳
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从个别到一般
演 绎
识别鱼类 识别鸟类 识别哺乳类 从一般到个别
认识鱼的腮和鳍 认识鸟的羽毛、喙和足 认识哺乳动物恒温和运动方式 认识某类动物
与其本质特征
有关的器官的
结构机能
动物大家族
n 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
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这一部分中,首
先通过读图了解鳍和鳃的位置,再通过两个活动:
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和“观察水进出鱼身体
的情况”分别认识鱼鳍和鳃的作用。
n 建议选用常见的鲫鱼作为观察和实验对象。
n 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某一个
动作时不是只有一种鳍在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
用,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描述鱼在前进或拐弯
时鱼鳍的状态。
n 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时,鱼停在水中不动时
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
狭窄的空间里。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
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这样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红色液体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但是学生
不一定能将这一现象与鱼鳃、鱼的呼吸联系在一
起。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现象?”“这一现象与鳃有没有关系?”
动物大家族
n 身体表面有羽毛是鸟类共同特征之一。因此,在
这一部分教学中用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羽毛,
并引导他们思考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类运动方式
之间的关系。在认识羽毛的特点后,要引导学生
思考这些特点与鸟类的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交
流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的飞行有什么好处。
n 羽毛根据构造和功能,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
羽。另外,正羽和绒羽之间还存在一系列的过渡
类型。本课的教学中,只研究最为典型的正羽和
绒羽。
动物大家族
n 喙和足是鸟类的重要器官,喙也是鸟类特有的特
征。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都很大,这与它
们的生活环境、觅食特性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n 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将喙与足的形态和鸟类
的生存环境之间建立联系,为高年段继续学习生
命科学领域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n 通过鸟类的足可以大致判断出它们通常适合在什
么样的环境中生存。但是由于动物的多样性和环
境的复杂性,所以不能将这一判断绝对化。
动物大家族
n 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
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一特征
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n 教学中可用图片、视频资料作为补充,让学生更
为清晰的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n 有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不止一种,如猎豹善奔
跑,也会行走。
n 蝙蝠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真正意义上会飞行的
哺乳动物。鼯鼠、鼯猴等哺乳动物仅能够滑翔。
动物大家族
一、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根 据有无脊椎给动物分类
2. 鱼 类 3. 鸟 类 4. 哺乳类
归 纳
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从个别到一般
演 绎
识别鱼类 识别鸟类 识别哺乳类 从一般到个别
认识鱼的腮和鳍 认识鸟的羽毛、喙和足 认识哺乳动物恒温和运动方式 认识某类动物
与其本质特征
有关的器官的
结构机能
动物大家族
n 脊椎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躯
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也是脊椎动物头部出现的
前提条件。同时,由于脊椎位于动物体内,学生
很难主动去关注脊椎,所以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
有结构的活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脊椎这一
身体结构上,并比较全面的认识脊椎的结构与功
能。
n 通过摸脊椎、建模型感知脊椎的存在,认识脊椎
的结构和功能。摸脊椎需两位同学合作完成,让
每一位同学都亲身感受到脊椎的存在,初步感知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并思考这样的脊椎有什么作
用。
n 建模活动是为了直观的认识脊椎的作用。在制作
完成模型后,指导学生发现当模型下端被固定之
后,模型还是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再引导学
生思考:“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
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从而发
现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
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动物大家族
n 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进
步性事件。哺乳动物的皮毛和皮下脂肪层在其保
持体温恒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一环节
从北极熊如何保持体温引入思考,并通过实验体
会脂肪的作用。
n 实验时可以将猪板油用胶带裹在手指上。
n 要用冰水,实验效果比较明显。两只手指要在冰
水中停留1-2分钟,感受会愈发明显。
n 需要注意的是: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
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给动物分类
动物大家族
一、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根 据有无脊椎给动物分类
2. 鱼 类 3. 鸟 类 4. 哺乳类
归 纳
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从个别到一般
演 绎
识别鱼类 识别鸟类 识别哺乳类 从一般到个别
认识鱼的腮和鳍 认识鸟的羽毛、喙和足 认识哺乳动物恒温和运动方式 认识某类动物
与其本质特征
有关的器官的
结构机能
课时建议
序 号 课 题 课 时
1 给动物分类 1
2 鱼 类 1
3 鸟 类 1
4 哺乳类 1
总课时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