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学教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学教设计

资源简介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学教设计?
学教依据
【课程标准】?
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课程解读】?
1-2-8?世界各国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学会根据图文描述;并比较人文特色差异。?1-4-2?学生能从地图、图表中获取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他们思维活跃,上课积极性高,但对事物还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上升到初中,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灵活、积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分析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欠缺一定艺术鉴赏能力、对知识的总体把握能力和对材料的整理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第四单元的总结。主要让学生探究如何认识城市的位置和环境、城市的特色。本课通过“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归纳城市的特色”,“探究特色的成因”三部分来认识莫斯科,一是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二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育网?二.学教目标?
1.能描述莫斯科的自然环境,学会分析城市选址时应考虑的自然条件;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认识莫斯科的人文特色。?
2.通过小组合学,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学会认识城市的基本方法。?
三.学教重难点?
【学教重点】?
利用各种资料分析归纳莫斯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学教难点】?
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
?四.学教形式、手段、方法?
2?【学教形式】?
全班课堂教学法?
【学教手段】?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境问题法、自主学习法?
【学教方法】?
多媒体网络技术?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教流程(包括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等)?学教环节?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直观激趣,?
导入新课?
观察四张中国城市图,欣赏有
关莫斯科的图片与音乐,根据
图片信息推断出是哪座城市??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
通过音乐与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来认识莫斯科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教过程???????
?
展示地图,探究位置??
观察图片,用比较规范的学科
语言来描述一下莫斯科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表达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敢于表达的能力。?
?
??
分析地图,了解人文?
?
分析图片,根据地图信息,说说莫斯科最初建立的时候考虑
到哪些因素??借助读图方法,观察莫斯科城市布局图,从图中得出莫斯科相关信息??
?
教师展示图
片、分析图片、及时捕捉学生回答,总结读
图方法并学以致用,加以引导。?
通过图表等形式,锻炼学生看图、析图的能
力。通过学生比较、自主探究,分析建城因素,培养学生思维。通过大胆想象,现实论证等方式,了解莫斯科的人文特色。?
3??????学教过程???
观看视频,人与城市?
观看视频《2018俄罗斯世界杯举办城市莫斯科宣传片》,了
解人与城市和谐相处,对视频中人们活动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提供视频,提问:人们在莫斯科的活动表现??
通过视频展示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城市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得出人与城市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成因?
1.?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为什么莫斯科历史文化建筑这么多、
地铁覆盖率高且繁华、还有青
草白雪盖的现象??
2.?小组展示,探究成因,其他
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展示地形、气候、历史年代尺图,小组分工合作,引导组内合作交
流。?
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借助易中天的《读城记》,根据已学知识,总结认识城市的方法。?
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归纳认识城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结束?联系实际,升华主题?结合认识城市的方法,选择中国某一城市,介绍这一城市??提供材料(中国行政图、地
形图、气候图)?
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方法来认识城市。?
4?课后反思????????????????????????????????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是对第四单元“文明中心一城市”的总结,以莫斯科为例,阐述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该如何认识和了解它。本课时的重点是利用各种资料分析归纳莫斯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难点是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
上完这堂课,我的心情无比轻松快乐,学生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很感动。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思维,对同伴的论述进行补充和辨析,我又很开心,我觉得这堂课对我来说很有收获,是我理解的学科本质和核心素养落地的成功运用。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他和社会上的很多领域相联系,所以学生需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需要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提高自己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这些正是教育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也是本课所追求的最初和最终目的。?
?
?成功之举?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他们思维活跃,上课积极性高,但对事物还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分析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欠缺一定艺术鉴赏能力、对知识的总体把握能力和对材料的整理能力。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本课:?
一、依标施教、素养立意?
本课关于如何认识城市,根据课标从城市的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人文特色(布局、交通、文化)进行分析,思路清晰,条理明确,依标施教,重难点突出。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莫斯科的人文特色,坚持“学为中心”,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分析材料)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同时坚持“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将历史、地理等知识,以及实际问题统整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地理现象阐释能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用图意识,增强学生的解图能力,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二、有效落实逻辑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培养?
本课以“读图析图”的方式学习,通过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归纳并运用读图的具体方法:从整体再局部最后看细节,并将表面信息转化为深层含义,从而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同时通过投影技术展示,学生叙述,其他同学点评补充,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共同审视和探究问题,体现对高阶思维的培
养?
三、运用现代手段(同频技术、视频、音频等),学生活动丰富,主体地位突出。通过技术手段达成学生视觉、听觉的认同,如:从“莫斯科特色”图片和音乐开始,中间通过“莫斯科世界杯”视频展示人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的生存空间,也担负起安顿人们心灵的重任。通过运用现代手段(同频技术、视频、音频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四、课件的制作及使用非常成功,成为了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时间、内容掌握得也很好,没有纷繁复杂的感觉,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感觉基本的教学内容变得无限扩张。整堂课立意明确,环节的设置层层递进,每个环节能承上启下,具有引导性和衔接性,并精炼提问,明确主线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高效,这些与课件的详略得当有很大的关系。?
?败笔之处?
关于莫斯科的许多课外资料没有在课堂上展示,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资源,加上条件的限制,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课外收集,制约了课堂的广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评价方式多样化,如: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对学生的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加以表扬,及时地反馈,确认优点,来激励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思考教学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即思考“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我的“再教设计”如下。?
1、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探究问题的设置要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在激烈的争辩中通达事理、明辨真谛,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规则。比如制订一个操作性强简明扼要的规则,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紧密联系社会、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真切实感。?
3、注意提问与引导相结合。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后,教师要诱导、启发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6?在知识更新如此快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将来学生走上社会后最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正如这节课最后所说的: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归纳并敢于表达。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综合思维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才是最本质的。这也是我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