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学会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通过观看动画大熊猫和白鳍豚的对话,能初步观察、分析归纳出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3.通过观看自然界一些动物生活的片段,了解生物具有的七大基本特征。4.通过思考与讨论,分析植物在维持和延续生命的活动中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特征。5.通过对生物基本特征的学习,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爱,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难点:认识并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学习过程】知识点巩固: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稍微解释一下什么叫严整的结构,也就是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生长。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这七个特征中,新陈代谢是最基础的(注意不是基本),什么意思呢?生物生长发育、应激性等特征都是需要能量的,这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的。简单的说,新陈代谢是其他特征的基础,想象成一个金字塔,新陈代谢在最底层,所以成为最基础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无生命。因为凡是不具备上述其它特征的物体都不是生物。非生物会随时间而消茫,生物也会随时间消茫,但消茫前会有后代传承。非生物有记忆能力吗? 在茫茫无际的太空,一架美国载人宇宙飞船,徐徐降落在静悄悄的月球上。安装在飞船上的一小团天线,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展开,伸张成半球状,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是宇航员发出的指令,还是什么自动化仪器使它展开的呢?都不是。因为这种天线的材料,本身具有奇妙的“记忆能力”,在一定温度下,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多年来,人们总认为,只有人和某些动物才有“记忆”的能力,非生物是不可能有这种能力的。可是,美国科学家在五十年代初期偶然发现,某些金属及其合金也具有一种所谓“形状记忆”的能力。这种新发现,立即引起许多国家科学家的重视。研制出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机械、电子仪表和医疗器械上。为什么有些合金不“忘记”自己的“原形”呢?原来,这些合金都有一个转变温度,在转变温度之上,它具有一种组织结构,面在转变温度之下,它又具有另一种组织结构。结构不同性能不同,上面提及美国登月宇宙飞船上的自展天线,就是用镍钛型合金作成的,它具有形状记忆的能力。这种合金在转变温度之上时,坚硬结实,强度很大;而低于转变温度时,它却十分柔软,易于冷加工。科学家先把这种合金做成所需的大半球形展开天线,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下,使它变软,再施加压力,把它弯曲成一个小球,使之在飞船上只占很小的空间。登上月球后,利用阳光照射的温度,使天线重新展开,恢复到大半球的形状。钛是1791年1月6日,由英国牧师威廉·格累高尔发现的。格累高尔极爱研究英国各处出产的矿石,并有极精湛的技术,被人们称为矿学名家。一次他分析从美那陈谷采来的黑色磁性砂,得到占矿石成分45%的棕红色矿粉。将矿粉溶于硫酸,可得黄色溶液;若用锌、锡或铁来还原,则有紫色的物质生成;若用木炭粉还原,可得紫色熔渣。他相信这棕红色矿粉中肯定有某种迄今人们还不了解的新金属。他的“警告”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四年之后,克拉普罗特分析匈牙利产的红色金红石,得到一种新的氧化物。经仔细分析,得知此种氧化物中的主要成分同格累高尔所称棕红色矿粉的主要成分完全相同。此时人们才承认这种新金属元素为钛。后来有许多科学工作者,想制得钛,直到1910年,美国化学家享特得到了纯度为99.9%的钛。从钛的发现到制得纯钛,历时一百多年,面钛真正得到利用,认识其本来面目,则是本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情。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阳光对动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例如,大多数鱼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浅淡,这就与阳光的照射有关系。光照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温度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以动物为例,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的温度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就难以生存了。温度还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动物体的含水量也大致相似,例如,鱼的含水量为70%,人体的含水量,初生婴儿为72%,成人为65%。 区别生物存在生命非生物不存在生命生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和应激性这些都是在新陈代谢基础上表现的生命现象巩固检测1.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蜗牛壳B.向日葵C.石子D.土壤2.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现象,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榕树B.电脑C.空气D.水3.下列生理作用中,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繁殖新个体B.光合作用C.快速运动D.蒸腾作用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寻找食物B.蜗牛爬行C.大雁南飞D.彩旗飘飘5.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的特征()A.能够繁殖B.具有细胞结构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6.有一种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现象成为()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运动C.生物对外界刺激的作用D.生物的繁殖7.下列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可以快速奔跑C.生物都可以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8.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却是生物,这是因为病毒()A.由有机物组成B.没有细胞结构C.能是其他生物生病D.能繁殖后代9.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特征的是()A.光合作用B.捕食C.排出体内的废物D.向光性4/4观察动物??【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观察动物需要从动物的外形、运动方式、对刺激的反应、生活环境、进食习惯和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2)从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实验操作中,学生知道蜗牛的外形,知道蜗牛各部分的名称。?(3)获得用放大镜观察生物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动物的基本步骤,学会通过各种器材来达到观察动物的目的。?(2)通过探究蜗牛对刺激的反应活动,学生能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能如实地记录并表达交流,从而初步养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能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加强团队协作,增强对身边生物的好奇心。?(2)感染学生爱护小动物,也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学习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会观察的技能。?难点:设计实验探究蜗牛对刺激的反应。?【学习过程】练习?1.填写蜗牛的结构及其功能。(如上图:考查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对蜗牛结构及其功能的了解。)?a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b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C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d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e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2.通过“观察蜗牛”实验,知道了蜗牛对下列何种刺激不会产生反应?(???)?A.灯光???B.醋???C.拍手???D.玻璃棒轻触身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上海牛津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1.2 观察动物 学案.doc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案(无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