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雨 【学习目标】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3.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4.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学习难点】 1.正常雨水与酸雨的测试。 2.酸雨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 1.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表达自己对防治酸雨的认识和观点。 学习准备: 活动一:雨水、玻璃杯(一次性塑料杯)、滴管(或玻棒)、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二:“酸雨”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资料。 活动三:植物幼苗(豆苗或小麦苗)、烧杯4.脱脂棉、蒸馏水、稀硫酸、稀硝酸、标签纸、学生收集的雨水、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四: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关于“酸雨的危害”的图片或资料。 活动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学生制作的小报。 【学习过程】 活动一:测试雨水的pH 活动目标: 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课外收集雨水的地点和方法,并说明本组测试到的雨水pH范围。 得出结论: 雨水的pH一般 7,为弱酸性。 (2)收集雨水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测试的结果不尽相同。 活动二:酸雨与大气污染 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酸雨资料介绍,认识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讨论并归纳: 什么是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酸雨与大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活动三:“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活动目标: 1.知道利用植物幼苗来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学会设计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课外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报告。 比较分析各组的结果报告,得出结论: (1)酸雨的主要成分:稀硫酸和稀硝酸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害; (2)pH范围在6-7的溶液短期内不影响植物幼苗的健康生长。 活动四:“酸雨的影响”图片、资料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酸雨对城市建筑物的危害; (3)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4)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5)酸雨危害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活动五:防治酸雨的措施 活动目标: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为什么说酸雨是全球问题? 你认为酸雨危害会越来越严重吗?为什么? 我国控制酸雨的做法有哪些? 你认为控制酸雨的最根本措施是什么? 你对上海市控制和治理酸雨的建议是什么? 小结:酸雨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