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学习目标】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难点: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自学导航1.问题:(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体温升至46°才出汗,体现了骆驼对?_________的适应。?(2)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骆驼刺对??_________??的适应。?(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对?_________的适应。?(4)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对__________的适应。?(5)以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_______的,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存在的?2.你能解释造成下列现象的原因吗?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大树底下好乘凉。?③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④由以上现象可知,生物除了能适应环境外还和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知识梳理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植物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达标检测】1.连线题A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具鳍a捕食的适应?B仙人掌的茎厚实多汁,叶变化成叶刺b对干旱的适应?C虎豹等猛兽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c对水中生活的适应??D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d躲避敌害的适应?2.选择题(1)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A.公鸡的红鸡冠B.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C.孔雀漂亮的羽毛D.北极熊白色的体色?(2)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的原因是()A.抵御动物的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C.生长的环境太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3)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B.竹子大面积开花C.火山爆发D.恐龙灭绝(5)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1/3生物的感觉【学习目标】知道人体的感觉器官及作用。【学习重难点】1.人体的感觉器官及作用2.感觉器官负责感知来自环境的刺激3.感觉器官负责感知来自环境的刺激【学习过程】一、动物察觉环境的特别方法1.海豚、蝙蝠——发出超声波(探路、捕食)静止还是动的,离自己有多远2.鹰——在高空飞翔,观察猎物(眼睛非常敏锐)二、人体对刺激的反应1.眼睛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2.人体的感觉器官①眼睛——观察四周的变化②耳——接收声音③鼻——察觉气味应用,这5个器官主要位于头部④舌——品尝味道⑤皮肤——触觉生物的感觉活动一:动物观察环境的特别方法回忆思考:蜗牛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认识到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一种刺激,机体接受到这种刺激后会做出反应。)观看影视资料、学习所查资料、讨论并进行交流“动物观察环境的特别方法”。(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上来认识动物对环境的感知。)观察含羞草的变化,思考:植物是否也有这种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活动一:记录下你所知道的动物观察环境的特别方法动物名称方法活动二: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站在同桌对面,将手帕或纸巾在其眼前5—10厘米处忽然晃动,留意观察同伴的反应。开始活动前保持放松,并配合活动的进行。设计活动:人体对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刺激与反应,强化学生对“刺激”的认识。)活动二:人体对刺激的反应1.活动结果:同伴眼睛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活动:人体对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活动三:感官的应用分辨醋酸和酒精。完成有关感觉器官的问题。了解我们通常运用多个感觉器官共同来感知各种刺激。活动三:感官的应用感觉感觉器官应用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上海牛津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1.1.1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学案.doc 上海牛津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1.1.2 人体具有的感觉 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