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举例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2)举例[注]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3.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区别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4.物质的树状分类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1.常见物质的转化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物质之间的关系。例如: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_______反应:A+B+…→C②______反应:A―→B+C+…③______反应:A+BC―→AC+B④______反应:AB+CD―→AD+CB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注](1)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一般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位置在后面的金属。(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或碱发生反应,如CO;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uO、Fe2O3不与水反应。(3)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要注意反应条件,如碱与盐、盐与盐反应的条件为反应物均可溶,产物之一为沉淀。参考答案: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2)钠盐碳酸盐易溶盐含氧酸二元酸强酸2.(2)酸碱盐金属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2.①化合②分解③置换④复分解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随堂练习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3.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 ②空气 ③铁 ④二氧化碳 ⑤硫酸 ⑥熟石灰[Ca(OH)2] ⑦胆矾(CuSO4·5H2O) ⑧食盐水 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1.下列物质可以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是(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⑤D.全部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H)2C.NaNO3―→NaClD.FeSO4―→CuSO43.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为酸和碱,则C、D中不一定有水B.若A、B为两种化合物,则C、D也一定为化合物C.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则A、B可能为盐和碱D.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4.给下图中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随堂练习答案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D2.B3.(1)②⑧ (2)①④ (3)⑥ (4)⑤ (5)⑦⑨⑩ (6)⑦⑨ (7)⑩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1.D2.A3.C4.(1)Fe H2SO4 CO2 CaO Na2CO3(2)Fe+H2SO4===FeSO4+H2↑CaO+H2SO4===CaSO4+H2OH2SO4+Na2CO3===Na2SO4+H2O+CO2↑CO2+CaO===CaCO3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练习题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2SO4B.NaOHC.HNO3D.FeO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B.氢硫酸、烧碱、绿矾C.碳酸、生石灰、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3.对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H2CO3 化合反应B.Cu(OH)2CuO+H2O 分解反应C.Fe2O3+3CO2Fe+3CO2 置换反应D.NaCl+AgNO3===AgCl↓+NaNO3 复分解反应4.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H)2C.NaNO3―→NaClD.FeSO4―→CuSO46.某校实验室将试剂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试剂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试剂如下:试剂柜编号①②③④…试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硫酸二氧化锰氧化铜氯化钠硫酸钠…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A.③和①B.④和①C.①和②D.③和④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明矾8.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B.H2SO4、H3PO4、HNO3均为酸C.Ca(OH)2、Cu2(OH)2CO3均为碱D.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9.在下表的空格中写出相应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并指出物质的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名称硫酸氢氧化钡铁化学式MgOFeCl3物质类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类型:(1)硫酸和氢氧化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和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4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填出其化学式。甲:Na、H2、O2、Cl2;乙:CO、Na2O、CO2、SO2;丙:NaOH、K2CO3、KHCO3、K2SO4;丁:NaOH、Ca(OH)2、KOH、NaCl。(1)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2)根据下图写出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12.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 氧化铁 FeOB.非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硫 SO2C.含氧酸 硫酸 H2SO3D.碱 纯碱 Na2CO31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H2SO4C.NaHD.NH314.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 )A.干冰、石灰石、氧化钙B.氧气、盐酸、熟石灰C.水、烧碱、食盐D.液氯、硝酸、纯碱15.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全部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1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8.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9.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含碘量20~40mg/kg储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②碘酸钠、③KOH、④I2O5、⑤NaCl五种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3)________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碘酸钾(KIO3)在受热时________。20.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填字母)。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练习题答案1.D 2.B 3.C 4.D 5.A 6.D 7.A 8.B 9.氧化镁氯化铁H2SO4Ba(OH)2Fe酸氧化物碱盐单质(1)H2SO4+Ba(OH)2===B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2)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10.(1)Na Na2O NaOH NaCl(2)①4Na+O2===2Na2O②Na2O+H2O===2NaOH③NaOH+HCl===NaCl+H2O11.A 12.B 13.B 14.D 15.D 16.B 17.C 18.C 19.(1)化合物 ②、⑤ (2)能 易分解20.(1)B(2)H2SO4 KOH KNO3 K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3)K2O+H2SO4===K2SO4+H2O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2分散系及其分类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把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2.组成3.分类(1)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9种分散系:(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4.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nm1~100nm>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结构分子、离子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特点均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稳定性稳定介稳性不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淀粉溶液泥水、石灰乳牛奶二、胶体的制备、性质1.Fe(OH)3胶体的制备(1)实验操作向_______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2)检验用激光照射Fe(OH)3胶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_______”,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2.胶体的性质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和_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________体系。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3.胶体的性质与提纯内容主要应用举例性质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而产生的,是一种物理现象鉴别胶体与溶液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生产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等电泳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静电除尘、电泳电镀等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明矾净水、制豆腐、制肥皂等提纯渗析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通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用于胶体的提纯、血液透析说明:胶体性质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参考答案:2.1.2分散系及其分类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一种(或多种)另一种(或多种)2.容纳分散介质3.(2)胶体二、胶体的制备、性质1.(1)沸水FeCl3饱和溶液红褐(2)通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丁达尔效应。2.溶液浊液介稳一条光亮的“通路”2.1.2分散系及其分类随堂练习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2.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溶液、胶体、浊液 B.浊液、胶体、溶液C.胶体、浊液、溶液D.浊液、溶液、胶体3.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颜色不同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二、胶体的制备、性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C.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B.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出现红褐色沉淀4.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1)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分散系及其分类随堂练习答案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B2.A3.A二、胶体的制备、性质1.B2.A3.D4.(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产生丁达尔效应(3)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合理即可)2.1.2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题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纳米级(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B.胶体可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C.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D.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CaCl2溶液B.CuSO4溶液C.Fe(OH)3胶体D.稀H2SO4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B.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2mol·L-1NaOH溶液B.2mol·L-1H2SO4溶液C.2mol·L-1MgSO4溶液D.FeCl3溶液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C.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7.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A.直接过滤,没得到滤渣B.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光亮的“通路”D.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8.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D.蔗糖溶于水得到胶体(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_______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________剂。10.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②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4)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带正电荷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透过滤纸11.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12.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B.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C.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胶中的NaClD.向Fe(OH)3胶体中加入MgSO4溶液产生沉淀13.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14.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现象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1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 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①②④⑦B.②④⑥⑦C.②⑥D.①③④⑤⑦16.人们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纳米级粒子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D.该分散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C.该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1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了胶体的________性质。(3)已知胶体微粒吸附同种电荷。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19.(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①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2.1.2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题答案1.D 2.B 3.C 4.D 5.B 6.D 7.C 8.C9.(1)B (2)粒子直径大小 1~100nm 净水10.(1)B (2)①正确 ②不正确 ③不正确(3)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丁达尔效应 (4)B11.A 12.B 13.D 14.A 15.C 16.C 17.B 18.(1)丙 (2)用一束光通过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3)①正 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9.(1)B (2)①让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瓶无色液体,可见到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doc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