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题号一二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准海战役2.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3.诗歌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盘棋,战锦方为决斗时”“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华夏岁时冬又春,雄师百万骋平津”,这三句诗体现的历史主题是(???)A.?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B.?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C.?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D.?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4.以下史实处于解放战争的某一阶段。这一阶段是(???)时间主要参战部队战役结果1948.9~1948.11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1948.11?1949.1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8.11?1949.1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北全境基本解放A.?战略防御???????????????????????????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D.?最终胜利5.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曾在央视热播。你不可能在该电视剧中看到彭德怀(???)A.?领导平江起义??????????????????B.?指挥百团大战??????????????????C.?领导淮海战役??????????????????D.?指挥抗美援朝6.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从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学良????????????????????????????????B.?佟麟阁????????????????????????????????C.?李宗仁????????????????????????????????D.?傅作义9.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①南昌起义??②武汉会战??③千里跃进大别山??④淮海战役A.?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一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A.?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B.?由乡村转向城市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11.“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12.“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材料描述的是(???)A.?南京解放???????????????????????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胜利13.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被誉为“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C.?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D.?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4.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A.?封建帝制被推翻?????????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C.?中国实现现代化了?????????D.?世界和平力量壮大了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6.如图是名为《祝福祖国》的邮票。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A.?近代以来抵抗外辱首次完全胜利?????????????????????????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C.?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7.首都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通常称为“开国大典”。这一庆典出现在(???)A.?1945年???????????????????????????????B.?1949年???????????????????????????????C.?1956年???????????????????????????????D.?1978年18.报纸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重要媒体。下图所示的《人民日报》报道的史实(???)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夏衍描述的是(???)A.?和平解放北平???????????????????B.?开国大典???????????????????C.?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D.?解放西藏20.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B.?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3.1949年某日《人民日我》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4.与如图三幅战役形势图匹配的主题是(???)A.?北伐军胜利进军???????????B.?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C.?国共战略大决战???????????D.?百万雄师过大江25.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图说历史】???????图1?????????????????????????图2??????????????????????图3【文汇历史】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尺析历史】(1)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任选一张图片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3)归纳年代尺中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地位,并思考这些理论成果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27.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风华正茂立志报国】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材料2:【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1)材料1中“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2)材料2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3)综述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8.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恩来1898-1976周恩来名言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材料三:周恩来同志一生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卓著功勋……,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同志陪同毛泽东同志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在建国前主持起草《共同纲领》……——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周恩来十二岁就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时局分析他树立远大理想的原因。(2)请用长征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革命“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3)习近平称周恩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卓著功勋,请用材料三中的事件印证此观点。29.中国革命艰难曲折,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幸福靠奋斗,“初心”应牢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艰难探索】资料一: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二:它(五四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摘自《中华文化史》【不忘初心】中共十九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指出资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2)资料二中“思想活力”指的是什么?从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角度,分析资料二比资料一中的革命新在哪里。(3)列举两例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奋斗着。30.霍奇斯说: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而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威力,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必须同本国社会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变成改造现实的伟大力量。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经由新民主主义而达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二十世纪中国史》(1)20世纪,中国人民虽历经磨难,也迎来了一次次的“黎明”。请将材料一中A、B处的信息补充完整。(2)根据材料一,同学们就“最能说明中国人民迎来了黎明的事件”展开了观点交锋。甲同学认为是事件A,乙同学认为是事件B,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同“从黑暗走向黎明”的历史经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黄伯韬兵团、截断徐蚌线”,结合所学知识,从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解放了碾庄以东陇海路西侧和徐州蚌埠段两侧广大地区的战斗过程;刘伯承根据军委作战意图及敌我态势变化,在战役发起的前三天,致电中央,提出“首先截断徐蚌间铁路,造成会攻徐州之形势”的建议,实践证明,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淮海战役的掌握。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牢记即可。解答时,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华北全境”,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辨别三大战役的影响,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3.【答案】A【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句诗句显示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的战略大决战,故选项A符合题意;B.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不符合题意;C.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不符合题意;D.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三大战役,之后分析理解这是战略决战来回答。4.【答案】C【解析】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因三大战役反映了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知识,学生要掌握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取得的战果。本题难度适中。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8年领导淮海战役的有陈毅、粟裕等,彭德怀没有参加,故C符合题意;彭德怀领导了1928年平江起义、1940年指挥百团大战、是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故AB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淮海战役的有关知识。抓住题干关键词“彭德怀”是解题的关键,1948年领导淮海战役的有陈毅、粟裕等,与彭德怀无关。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发生在1949年的4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7.【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战役,识记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点。本题的难度系数不大,只要牢记“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的范畴,像这样的组合题,用排除法可直接选出A答案。8.【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月31日北平的和平解放,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傅作义,D项符合题意;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佟麟阁是抗日英雄;1938年李宗仁指导台儿庄战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1949年初,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武汉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①②错误,ABD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大战役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0.【答案】B【解析】A.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故选项B符合题意;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不符合题意;D.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尽可能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准记得牢。11.【答案】B【解析】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命运自己主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命运开始由自己主宰,故选项B符合题意;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不符合题意;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回答,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12.【答案】B【解析】A.南京解放,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天安门城楼”“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故选项B符合题意;C.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D.抗美援朝胜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就可以顺利回答。13.【答案】C【解析】据题干“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4.【答案】B【解析】A.封建帝制被推翻,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C.中国实现现代化了,不符合题意;D.世界和平力量壮大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对备选项进行理解分析回答,这类知识点,注意理解识记,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识记。1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因此:C符合题意;A、B是新中成立对世界的意义,不符合题意;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成立的历史意义。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6.【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故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抵抗外辱首次完全胜利,排除A;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排除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依次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通常称为“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了。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答案】C【解析】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符合题意;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图片显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项C符合题意;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显示的事件,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这就是基础知识了。19.【答案】B【解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20.【答案】B【解析】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故选项B符合题意;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理解不正确”来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2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因此: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难度不大,题干信息“当家作主站起来”是解题关键。2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距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28个年头。当时我国的民族一共有54个(现在是56个,其中有2个少数民族是后来确认的)。所以,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了28个春秋。因此: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23.【答案】A【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1949年”“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不符合题意;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不符合题意;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理解和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24.【答案】C【解析】题干左图是辽沈战役、中图是平津战役、右图是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主力的决战,也就是有名的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国共战略大决战是题干三幅图战役形势图匹配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的相关知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被称为战略大决战。2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津战役主要在北平和天津,C选项符合题意。辽沈战役主要是在东北,A选项排除。淮海战役主要是以徐州为核心展开的,B选项排除。渡江战役针对的是南京,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材料中的地点即可判断出是平津战役。二、材料分析题26.【答案】(1)①图1反映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图2反映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图3反映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2)①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启示:要立足国情;要有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解析】(1)图1反映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图2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3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被充分地发动起来,从而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援助了人民解放战争。(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图1反映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图2反映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图3反映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2)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启示:要立足国情;要有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中国共产党”,考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改革、国共合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7.【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3)要敢于破旧推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走符合实际国情的道路。【解析】(1)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指在巴黎和会失败之后引发的一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是学生、工人等爱国群众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由于这一时期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经济好转,为战略进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加之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时机到了。(3)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如:要敢于破旧推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走符合实际国情的道路。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3)要敢于破旧推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走符合实际国情的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28.【答案】(1)20世纪初,清王朝统治腐朽无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社会变革呼声日益高涨,周恩来从小怀着爱国的满腔热情,树立了远大的理想。(2)遵义会议召开前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镓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扭转了红军长征的不利局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20世纪初中国的时局。周恩来诞生于1898年,十二岁时为1910年,即20世纪初。20世纪初,清王朝统治腐朽无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社会变革呼声日益高涨,周恩来从小怀着爱国的满腔热情,树立了远大的理想。(2)本题考查长征相关知识。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镓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扭转了红军长征的不利局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本题考查分析周恩来的历史功勋。“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同志陪同毛泽东同志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在建国前主持起草《共同纲领》”——?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故答案为:(1)20世纪初,清王朝统治腐朽无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社会变革呼声日益高涨,周恩来从小怀着爱国的满腔热情,树立了远大的理想。(2)遵义会议召开前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镓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扭转了红军长征的不利局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历史活动,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一面: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一面: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领导力量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指导思想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3)毛泽东等为了响应人民和平、民主的呼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赴重庆谈判;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解放区土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解析】(1)依据“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我们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它,既要看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成功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或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或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破除了封建陋习。失败辛亥革命失败一面: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的健康发展,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的、更为科学的思想活力。“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指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领导力量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从指导思想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3)解放战争时期,在和平建国的梦想破灭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使命,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魄力为人民民主奋战到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结合中共和国民党重庆谈判,建立新中国,解放区土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去谈。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一面: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一面: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领导力量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指导思想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3)毛泽东等为了响应人民和平、民主的呼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赴重庆谈判;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解放区土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战争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0.【答案】(1)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的召开)。B: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2)赞同甲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或赞同乙的观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道路。(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可以,从意义上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的召开)。B: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2)赞同甲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或赞同乙的观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道路。(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