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上期末质量评估试卷历史与社会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题号一二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之后,国际会议日趋频繁。下列有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条款的国际会议是(???)A.?德黑兰会议?????????????????????????B.?波茨坦会议?????????????????????????C.?开罗会议?????????????????????????D.?巴黎和会2.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组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岀谋划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A.?美苏争新???????????????????B.?凡尔赛一华盛领体系???????????????????C.?“冷战”格局???????????????????D.?两极格局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4.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提出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在近代与武汉相关的历史事件有(?)A.?武昌起义???????????????????????????B.?中共成立???????????????????????????C.?南昌起义???????????????????????????D.?七七事变5.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①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②法律制度已经非常完备③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④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在悄然不觉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①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②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方便了人们的交流③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④对地位高的人的称呼从“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一位同学在教材某内容的学习中圈出了以下关键词“阿芙乐尔号”“冬宫”“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等内容,该同学此时正在学习的内容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华夫脱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十月革命8.十月革命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阵线。这次革命(???)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建立的政府宣布俄国继续参加世界大战C.?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9.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补充和完善。这种“不合作”的矛头主要指向(???)A.?宗教冲突????????????????????????B.?印度政府????????????????????????C.?英国殖民统治????????????????????????D.?印度国大党10.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A.?创建了新型的国家??????????????????????????????????????????????B.?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11.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A.?洋务运动时?????????????????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D.?新文化运动时期12.毛泽东曾说:“严格来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已经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②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五四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郑恻尘,温州永嘉人,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国民党永嘉县党支部正式成立,共产党员郑恻尘、胡适因等分别担任国民党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辛亥革命的推进?????????????B.?国共合作的实现?????????????C.?北伐战争的启动?????????????D.?抗日战线的形成14.图诗中描写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红军长征???????????????????????????D.?抗日战争15.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中讲到:“罗斯福新政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它也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C.?改变三权分立政治体制???????????????????????????????????????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16.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中提到要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下列哪个法令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理念(???)A.?《紧急银行法案》??????????B.?《国家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社会保障法》17.民政部曾公布300名抗日英雄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全民族抗战是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C.?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8.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的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这位史学家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全民族的抗日??????????????????C.?刘邓挺进中原??????????????????D.?抗美援朝19.这是对二战期间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该事件是(??)A.?七七事变????????????????????????B.?偷袭珍珠港????????????????????????C.?诺曼底登陆????????????????????????D.?中途岛战役20.历史事件之间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下列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对应正确的有(??)?①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爆发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胜利结束③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④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1.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下列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反侵略战役有(???)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②淮海战役????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2.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学良????????????????????????????????B.?佟麟阁????????????????????????????????C.?李宗仁????????????????????????????????D.?傅作义23.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①南昌起义??②武汉会战??③千里跃进大别山??④淮海战役A.?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4.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是(???)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25.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战役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6.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宋军《申报的兴衰》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费正清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7.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截取了几十年动荡变迁的史实,从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鹿三:皇粮被抢了。????嘉轩:被谁抢了?鹿三:当兵的。????????子霖:皇帝都没了,皇粮交给谁呀,清家完了!嘉轩:新皇帝年号叫啥?子霖:叫大总统,年号民国。根据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话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清家”指的是哪个朝代?(2)对话中的的临时“大总统”是谁?这年间发生的革命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3)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材料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历史意义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指什么?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何成刚《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材料二:1945年10月25日,在中国战区台湾省对日受降典礼上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说:“本官奉命接受台湾、澎湖列岛琉球日本陆海空军……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全世界周知……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家。”——左双文《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1)材料一中标志着“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事件是什么?写出决定“苏联对日宣战”的会议名称。(2)结合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是根据哪个国际法律性文件收复台湾的?从陈仪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抗战胜利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谈谈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及作用。30.船是人类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致远舰的出现源于中国近代哪一次探索?(2)南湖红船见证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3)结合密苏里号的介绍,解释此舰闻名于世的原因。(4)以上船舰展示了我国怎样的发展历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ABC三项都没有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不符合题意;D项巴黎和会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凡尔赛条约》的相关史实。2.【答案】B【解析】1919年至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新秩序。ACD三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符合题意;B项凡尔赛一华盛领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点识记内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新秩序。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标已经经实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的不足,反映出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ABC三项都不是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是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4.【答案】A【解析】分析题肢选项,武昌地处武汉,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地域联系,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据“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可知,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理解。6.【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①③④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在悄然不觉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B项①③④能反映题干结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D【解析】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ABC三项和关键词“阿芙乐尔号”“冬宫”“布尔什维克”“苏维埃”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十月革命是该同学此时正在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准确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即可作答,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8.【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后,俄国成立了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因此AB不符合史实,排除。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因此D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本题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9.【答案】C【解析】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C项英国殖民统治是“不合作”的矛头指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史实。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和凯末尔的相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A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凯末尔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B错误;CD和凯末尔有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和凯末尔的相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11.【答案】D【解析】据“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可知,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ABC三项和题干对联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最有可能出现题干对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2.【答案】C【解析】“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话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1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A项辛亥革命的推进不是题干局面出现的原因,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不符合题意;B项国共合作的实现是题干局面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C项北伐战争的启动不是题干局面出现的原因,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不符合题意;D项抗日战线的形成不是题干局面出现的原因,抗日战线的形成是在1937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14.【答案】C【解析】材料“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反映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红军长征是图诗中描写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再现能力。解题关键信息有: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15.【答案】A【解析】依据“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说明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主义政策,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挽救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制度,同时也影响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被普遍接受。A项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符合题意;B项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错误,放弃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改变三权分立政治体制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D项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具备分析的能力。16.【答案】D【解析】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符合材料中“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故本题答案为D项;A项是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政策;B项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项是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点评】罗斯福新政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答案】B【解析】A项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说法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片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才成为了抗击日军的主战场;B项全民族抗战是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正确,图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阶层参与的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符合题意;C项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错误,不符合题意,图表反映的是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构成,不能说明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D项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准确,不符合题意,图表没有涉及中国抗战与世界抗战的关系;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18.【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可知指的是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1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二战期间某次事件”“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ACD三项均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偷袭珍珠港是题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20.【答案】D【解析】①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爆发对应不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不符合题意;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胜利结束对应不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③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对应正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符合题意;④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对应正确,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序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1.【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保卫发生在1942--1943年,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反侵略战役;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1949年,但不是反侵略战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是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C项①④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反侵略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20世纪40年代的反侵略战役知识点。识记与灵活掌握20世纪40年代的反侵略战役的相关史实。2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月31日北平的和平解放,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傅作义,D项符合题意;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佟麟阁是抗日英雄;1938年李宗仁指导台儿庄战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1949年初,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武汉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①②错误,ABD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大战役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描述的是南昌起义;B项“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描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C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描述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D项“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描述改革开放后的场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25.【答案】B【解析】A.三大战役的胜利,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当家做主,故选项B符合题意;C.土地改革的完成,不符合题意;D.三大改造的完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二、材料分析题26.【答案】(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7.【答案】(1)溥仪(宣统帝);清朝。(2)孙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体现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背景知识。分析材料得知,此对话发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当时的皇帝是溥仪(宣统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性事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性质及意义的理解。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故答案为:(1)溥仪(宣统帝);清朝。(2)孙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体现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答案】(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五四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国民党“一大”召开。创立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闽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这样“唤醒国家及人民”的:?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及意义。据材料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北洋军阀政府却对此进行镇压。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又涉及反对国内封建军阀,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材料三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历史。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答案为:(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五四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国民党“一大”召开。创立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29.【答案】(1)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雅尔塔会议。(2)《开罗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援助(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或中国成为最早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战争中和战争后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牺牲最大,为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重大作用。【解析】(1)材料一中“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2)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从材料二中的“……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家”可见抗战胜利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援助。(3)中国抗日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1)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雅尔塔会议。(2)《开罗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援助(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或中国成为最早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战争中和战争后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牺牲最大,为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重大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开罗宣言》、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及意义。需要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开罗宣言》的史实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及意义。30.【答案】(1)洋务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3)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此舰举行,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落后挨打到独立复兴。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解析】(1)洋务运动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不惜花费巨资从国外购进致远舰、定远舰、镇远舰等军舰,建立起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2)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945年9月2日9时02分,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烈舰上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密苏里号”战烈舰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4)从致远舰到南湖红船再到密苏里号,展示了我国从落后挨打到独立复兴。第二问启示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3)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此舰举行,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落后挨打到独立复兴。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