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2.知道比热容的定义、符号和单位,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用比热容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4.通过推导能用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1课时 比热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 内能》。(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物体的吸热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3~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活举例水的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加热时间就越长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装置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移法实验设计用同一酒精灯给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结果沙子升高的温度高探究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二)比热容自主阅读教材P14~1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比热容的认识定义用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来描述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定义式c=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数值意义水的比热容是4.2×103__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__J物理意义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强弱3.某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且在蒸发时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特性,可以调节气温。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四、交流展示方案 组织学生完成知识板块一中的实验探究活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五、板书设计第1课时 比热容1.物体的吸热能力2.比热容六、教后反思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一、导入新课三峡水库的修建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域面积,这对当地的气候有无一定的影响?小华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段资料:“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左右,冬天气温比原来升高2℃左右。”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 内能》。(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热量的计算公式自主阅读教材P1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解:Q=4.2×103J/(kg·℃)×1kg×1℃=4.2×103J2.质量为mkg的水,温度从t0℃升高到t℃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解:Q吸=c水m(t-t0)3.质量为2kg的水,温度降低2℃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解:Q=4.2×103J/(kg·℃)×2kg×2℃=1.68×104J4.质量为mkg的水,温度从t0℃降低到t℃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解:Q放=c水m(t0-t)(二)吸放热公式的运用5.净含量为450mL(1mL=1×10-6m3)的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为多少?若其初温为25℃,放入冰箱冷藏,温度降低了20℃,则水放出的热量为多少?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解:m水=ρV=1×103kg/m3×4.5×10-4m3=0.45kg;Q放=c水m水Δt=4.2×103J/(kg·℃)×0.45kg×20℃=37800J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四、交流展示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的质量为1000kg,进水温度为55℃,出水温度为40℃。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2)“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解:(1)Q放=cm(t0-t)=4.2×103J/(kg·℃)×1000kg×(55℃-40℃)=6.3×107J。(2)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较多。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1.热量的计算公式2.吸放热公式的运用六、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