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的概念。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4.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v=及变形公式求相关物理量。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19~2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图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1m/s=3.6km/h。友情提醒:速度由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决定,公式v=是用来计算速度数值大小的,不能简单地认为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即v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有关,与s、t无关。(二)匀速直线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5.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6.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为了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三)速度公式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21~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他家距离学校3km,若他必须在10min以内赶到学校才不会迟到,那么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多少米每秒?解:路程s=3km=3000m,时间t=10min=600s,骑车的速度v===5m/s。答: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5m/s。8.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车站里程/km到站、发车时刻福州07:12莆田1057:547:56泉州1748:178:19厦门2769:02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多少?解:(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km,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t=42min=0.7h,平均速度v===150km/h。(2)由表得7:55时刻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瞬时速度为零。归纳总结: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研究的运动过程,用这段过程的总路程和运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在速度公式中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三、合作探究对学: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问题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四、交流展示问题 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所示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答案:60千米每小时(60km/h)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汽车在7分钟内所通过的路程。60km/h大于40km/h,所以该女士超速被罚款。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1.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3.速度公式的应用六、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