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2.知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4.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5.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熔化和凝固自主阅读教材P53~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我们发现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而我们把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2.实验: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设计实验】说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如装置图所示):铁架台、温度计、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水。【进行实验】(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海波时间/min012345678温度/℃404448484848505560石蜡时间/min012345678温度/℃404346474849515356【分析归纳】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升高,熔化后温度升高。(二)晶体和非晶体自主阅读教材P55~5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固态物质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4.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自主阅读教材P56~5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在不断吸热,凝固时都在不断放热。6.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7.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致太低。三、合作探究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四、交流展示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P53的实验,探究海波与蜂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六、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