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第十一章 光 电磁波 波粒二象性洞悉目标知识内容考试要求历次考题2016年4月2016年10月2017年4月2017年11月2018年4月2018年11月2019年4月2020年1月光合电磁波1.光的反射与折射c14/A122.全反射c14/D14/D14/C123.光的干涉c21141615/B4.光的衍射b14/B5.光的偏振b6.光的颜色、色散b157.激光a8.电磁波的发现a14/A9.电磁振荡c14/C810.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b14/C11.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a12.电磁波谱a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1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游标型测量头)√211.能量量子化b1514/C2.光的粒子性c16151514/B15/A3.粒子的波动性c161514/A15/D4.概率波b5.不确定性关系b14/D14/D考纲解读1.本章考查的热点有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下。2.复习时在分析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全反射和临界角问题时,应注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光路图;光和电磁波部分,以考查基本概念及对规律的简单理解为主,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知识点。3.从考试说明对本章的要求来看,预计纯粹的电磁场和电磁波的题目会很少,但可能会出现以电磁波内容为背景来考查波的传播和辐射能量的问题。课时1 光的折射 全反射基础梳理一、光的折射与折射率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如图)(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的正弦与的正弦的比值。(2)物理意义:折射率仅反映介质的特性,折射率大,说明光从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大,反之偏折小。可逆入射角折射角光学频率大于4.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1)光密介质:折射率的介质。(2)光疏介质:折射率的介质。二、全反射1.条件(1)光从介质射入介质。(2)入射角临界角。较大较小光密光疏≥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4.应用(1)全反射棱镜。(2)光导纤维,如图。三、光的色散、棱镜1.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由红到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谱,如图。(2)成因由于n红2.棱镜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考点一 光的折射夯实考点(2)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3)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4)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5)同一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对折射率的理解[典例1]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上,由于发生折射后合为一束,如图所示(反射光未画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光频率比乙光频率大B.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C.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在同种介质中甲光传播速度比乙光传播速度小答案:BD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方法特别提醒(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3)利用折射定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考点二 光的全反射1.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1)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现象,不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2)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在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在内芯中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全反射原理。(3)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的光能量的变化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一旦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实际上已减为零,即此时已经发生了全反射。2.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1)解答全反射类问题时,要抓住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①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3.解决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方法(1)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3)根据题设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4)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答案:BCD变式2: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细束由红、蓝两色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C考点三 光路控制问题分析 类别项目 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圆柱体(球)结构玻璃砖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镜横截面是圆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应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反射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光速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同。特别提醒[典例3]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图中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答案:B解析:由于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在玻璃砖上表面a,b两束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由折射定律可判断出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在玻璃砖下表面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光线折射率应为折射角正弦比入射角正弦,故玻璃砖下表面的折射角应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相同,即通过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应与原入射光线平行。B变式3: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甲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图乙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图甲效果的是( )解析:从光线的出射方向可以看出,a光线垂直下框射出,b光线垂直上框射出,只有图乙中B图能满足上述情况。考点四 光的色散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频率ν低→高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小→大同一介质中的速度大→小波长大→小临界角大→小通过棱镜的偏折角小→大[典例4]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依次可能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解析:由选项知四种光线红、黄、蓝、紫,其频率为ν红<ν黄<ν蓝<ν紫,故其折射率n红答案:BD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解析:由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最小,d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折射率与波长的光系可知波长越大折射率越小,可知d光的波长最短,a光的波长最长,故a光为红光,d光为紫光,D正确。课堂训练BB3.(对光路的控制)(多选)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 )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小B.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C.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BD解析:由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可知A选项错误;由偏折程度可知B选项正确;对于C,D两选项,我们应首先明白,题设给出的两个三棱镜形成一个物理模型——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的方向,只使光线发生侧移)。即略去侧移因素,整体来看,仍是一块平行玻璃砖,AB∥BA。所以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因此,C错误,D正确。4.(光的色散)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 )A.紫、红、红、紫B.红、紫、红、紫C.红、紫、紫、红D.紫、红、紫、红A解析:由题图可知,射到M点的光线进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小于射到N点的光线进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所以玻璃对射到M点的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球对射到N点的光的折射率,故M点的颜色为紫色,N点的颜色为红色;同理可得P点的颜色为红色,Q点的颜色为紫色,所以A项正确。真题试做1.(2015·浙江10月选考,16)(多选)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厚度为20cm的坦克壁上开了一个直径为12cm的孔,若在孔内分别安装由同一材料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三块玻璃,其中两块玻璃的厚度相同.坦克内的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是( )A.图1的大于图2的B.图1的小于图3的C.图2的小于图3的D.图2的等于图3的AD解析:光路图如甲、乙、丙所示,图丙、乙中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由图可以看出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图甲大于图乙和图丙,图乙等于图丙。2.(2015·安徽卷,18)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AB和AC两个面折射后从AC面进入空气。当出射角i′和入射角i相等时,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θ。已知棱镜顶角为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 )A3.(2020·浙江1月选考,12)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某材料表面成45°角入射,每次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k倍(0 )A课时1 光的折射 全反射1.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也随你的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C )A.此“水面”存在,但在较远的地方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空气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空气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解析: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地表附近层的空气温度比上层高,密度比上层小,折射率也比上层小,光照射到地面时发生全反射,人在远处观察仿佛是一片水面,但此“水面”不存在,也不是人产生的幻觉。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2.(多选)如图是在高山湖泊边拍摄的一张风景照片,湖水清澈见底,近处湖面水下的景物(石块、沙砾等)都看得很清楚,而远处则只看到对岸山峰和天空彩虹的倒影,其景物则根本看不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远处山峰的倒影非常清晰,是因为山峰的光线在水面上发生了全反射B.光线由水射入空气,光的波速变大,波长变长C.远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射到水面处,入射角很大,可能发生了全反射,所以看不见D.近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射到水面处,入射角较小,反射光强而折射光弱,因此有较多的能量射出水面而进入人眼睛中解析:山峰的光线在水面上发生了反射,逆着反射光线可以看到清晰的倒影,全反射只有在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才可能发生,故选项A错误;光线由水射入空气,折射率n减小,光的波速v=变大,而频率不变,由波速公式v=λf知波长变大,故选项B正确;远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射到水面处(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i很大,当入射角i大于等于全反射临界角C时会发生全反射,光线不能射出水面,因而看不见,故选项C正确;近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射到水面处,入射角较小,不易发生全反射,则反射光较弱而折射光较强,则射出水面而进入人眼睛中能量较多,故D错误。3.如图是一段拉伸速度不均匀而形成的不合格光纤产品,呈圆台形。一单色光射到上边界O点并射出光纤,进入真空中时,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53°(sin53°=0.8),则( B )A.此光纤的折射率为0.625B.该单色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1.875×108m/sC.减小单色光在O点的入射角可以提高光的传输效率D.同一单色光在此光纤内的全反射临界角比在圆柱形光纤中大解析:单色光的折射率n==1.6,A错误;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大小为v==1.875×108m/s,B正确;如果要提高光的传输效率,就要减小光的折射率,应增大单色光在O点的入射角,C错误;全反射临界角由折射率和介质决定,入射光和光纤材料不变,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时,全反射临界角保持不变,D错误。4.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C )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解析:同一介质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各色光对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也不同。七色光中紫光折射率最大,由n=可知,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的过程中,最先发生全反射的是紫光,折射光减弱,反射光增强,故C正确。5.如图,a和b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一细光束以入射角θ从P点射入,θ>。已知此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则当光束透过b板后( D )A.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左偏转角B.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右偏转角C.红光在蓝光的左边D.红光在蓝光的右边解析:光线经a,b两平玻璃板的折射,光线只发生侧移,不发生偏转,A,B错误。红光在玻璃介质内的折射率小于蓝光在玻璃介质内的折射率,故红光在a,b玻璃板内的折射角较大,D正确。能力提升6.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常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将车灯照射出去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种“回归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所示,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10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珠的折射率为,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的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时的入射角是( A )A.60°B.45°C.30°D.15°解析:将玻璃珠放大,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光线PC经折射后经过B点,由折射定律得=n又由几何关系得α=2β,代入解得α=60°。7.(多选)DVD光盘由塑料保护层和信息记录层组成。如图所示,激光束以入射角θ从空气入射到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塑料保护层后,聚焦到信息记录层的光斑宽度为a,才能有效获取信息。在保证a不变的前提下,减小激光束照到塑料保护层的宽度l(l=a+2b),则( AC )A.需满足sinθ=B.需满足sinθ=C.在θ和n不变时,需减小dD.在θ和d不变时,需减小n解析:设激光束以入射角θ入射到塑料保护层内的折射角为α,则由折射定律得=n,又根据几何关系有sinα=,即得sinθ=,A正确,B错误;减小l,则聚焦到信息记录层的光斑宽度减小,若在θ和n不变时,减小d时,聚焦到信息记录层的光斑宽度将再增大,则C正确;若在θ和d不变时,减小n时,折射角α增大,则聚焦到信息记录层的光斑宽度将再减小,故D错误。8.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大头针朝下),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为( A )A.rB.rC.rD.r解析:当大头针末端的光线沿着圆形软木片的边沿射出时入射角最小,所以只要满足此时能发生全反射则从外面就看不到大头针了,即sinC===,得h=r,选项A正确。[教师备用1]如图为“水流导光”实验装置。长直开口透明塑料瓶内装有适量清水,在其底侧开一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形成弯曲不散开的水流,用细激光束透过塑料瓶水平射向该小孔,观察到激光束没有完全被限制在水流内传播。下列操作有利于激光束完全被限制在水流内传播的是( B )A.增大该激光的强度B.向瓶内再加适量清水C.改用频率更低的激光D.改用折射率更小的液体解析:当增大激光的强度时,不会改变光在水流中的入射角,光在水流中仍不会发生全反射,故选项A错误;当向瓶内加一些清水,则从孔中射出的水流速度会变大,水流轨迹会变得平直,激光在水和空气界面处的入射角会变大,则会有大部分光在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这种现象相当于光导纤维的导光现象,故选项B正确;若改用频率更低的激光或者折射率更小的液体,只能增大临界角,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入射角仍小于临界角,出现折射现象,故选项C,D错误。[教师备用2]在透明均匀介质内有一球状空气泡,一束包含a,b两种单色光的细光束从介质射入气泡,A为入射点,之后a,b光分别从C,D点射向介质,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入射角为30°,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a光射出空气泡后相对于射入空气泡前的偏向角为30°B.在该介质中,两单色光传播速度va>vbC.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Ca>CbD.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时,屏上相邻两干涉条纹的间距xa>xb解析:设光线在A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分别为ra,rb,由折射定律=得sinra=nasini=sin30°=,得ra=45°,根据光路可逆性和几何知识可知,a光线从C点射出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等于A点折射时的折射角和入射角,则偏向角为θ=2(ra-i)=2×(45°-30°)=30°,故A正确。在A点可见,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所以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由v=得知,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传播速度小,即vaC=得知: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则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小,即Caxb。故D错误。PAGE-6-课时1 光的折射 全反射一、光的折射与折射率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如图)(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n12,式中n12是比例常数。(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2)物理意义:折射率仅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折射率大,说明光从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大,反之偏折小。(3)定义式:n=,折射率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频率决定。(4)计算公式:n=,因v4.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1)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2)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二、全反射1.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临界角。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表示,sinC=。4.应用(1)全反射棱镜。(2)光导纤维,如图。三、光的色散、棱镜1.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由红到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谱,如图。(2)成因由于n红2.棱镜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考点一 光的折射对折射率的理解(1)公式n=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2)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3)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4)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5)同一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典例1]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上,由于发生折射后合为一束,如图所示(反射光未画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光频率比乙光频率大B.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C.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在同种介质中甲光传播速度比乙光传播速度小解析:由图知甲的入射角大于乙的入射角,折射角相等,根据折射定律可知乙的折射率大于甲的折射率,则乙光的频率比甲光的频率大,故A错误;由v=λf=c得,c相同,则甲光波长比乙光波长长,甲光波动性强,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故B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对于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小,故C错误;由v=可知,v与n成反比,则在同种介质中甲光传播速度比乙光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答案:B变式1:“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图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是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D )A.B.C.D.解析: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由几何关系知sinθ=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h=,故选项D正确。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方法(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3)利用折射定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考点二 光的全反射1.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1)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现象,不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2)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在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在内芯中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全反射原理。(3)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的光能量的变化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一旦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实际上已减为零,即此时已经发生了全反射。2.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1)解答全反射类问题时,要抓住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①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3.解决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方法(1)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应用sinC=确定临界角。(3)根据题设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4)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典例2](多选)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表面,如图所示,θ1代表入射角,则( )A.当θ1>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θ1是多大,折射角θ2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θ2=30°,应以θ1=45°的角度入射D.当入射角满足tanθ1=,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解析:因为光是从空气进入玻璃,所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当入射角是90°时,折射角最大,根据n=,则折射角最大值为θ2=45°,所以无论入射角θ1是多大,折射角θ2都不会超过45°,故B正确;当折射角θ2=30°,则n==,解得θ1=45°,故C正确;当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时,则有θ1+θ2=90°,n===tanθ1=,故D正确.答案:BCD变式2: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细束由红、蓝两色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C )考点三 光路控制问题分析 类别项目 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圆柱体(球)结构玻璃砖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镜横截面是圆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应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反射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光速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同。[典例3]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图中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解析:由于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在玻璃砖上表面a,b两束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由折射定律可判断出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在玻璃砖下表面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光线折射率应为折射角正弦比入射角正弦,故玻璃砖下表面的折射角应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相同,即通过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应与原入射光线平行。答案:B变式3: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甲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图乙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图甲效果的是( B )解析:从光线的出射方向可以看出,a光线垂直下框射出,b光线垂直上框射出,只有图乙中B图能满足上述情况。考点四 光的色散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频率ν低→高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小→大同一介质中的速度大→小波长大→小临界角大→小通过棱镜的偏折角小→大[典例4]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依次可能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解析:由选项知四种光线红、黄、蓝、紫,其频率为ν红<ν黄<ν蓝<ν紫,故其折射率n红答案:B变式4: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着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 D )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解析:由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最小,d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折射率与波长的光系可知波长越大折射率越小,可知d光的波长最短,a光的波长最长,故a光为红光,d光为紫光,D正确。1.(光的反射与折射)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圆弧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B )A.πRB.πRC.πRD.πR解析:作出如图所示的几何光路图,其中N点为从O点入射的折射光线,故圆弧NB段没有光线从AB圆弧射出,由折射定律=n可知=,即∠BON=30°.若在圆弧AB上的M点,折射光线发生了全反射,由sinC=可得C=45°,由几何关系则有∠AOM=90°-45°-30°=15°,所以圆弧AB上有光透出的长度为s=×2πR=πR,故选B。2.(光的全反射)某种液体的折射率为,距液面下深h处有一个点光源,从液面上看液面被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 B )A.2hB.2hC.hD.h解析:水下点光源射向空气时,当照射越远时入射角越大,照射越近则入射角越小。由sinC=知C=45°;当入射角i等于45°时,恰好发生全反射。从液面上看液面被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D=2h,故选B。3.(对光路的控制)(多选)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 BD )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小B.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C.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解析:由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可知A选项错误;由偏折程度可知B选项正确;对于C,D两选项,我们应首先明白,题设给出的两个三棱镜形成一个物理模型——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的方向,只使光线发生侧移)。即略去侧移因素,整体来看,仍是一块平行玻璃砖,AB∥BA。所以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因此,C错误,D正确。4.(光的色散)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 A )A.紫、红、红、紫B.红、紫、红、紫C.红、紫、紫、红D.紫、红、紫、红解析:由题图可知,射到M点的光线进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小于射到N点的光线进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所以玻璃对射到M点的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球对射到N点的光的折射率,故M点的颜色为紫色,N点的颜色为红色;同理可得P点的颜色为红色,Q点的颜色为紫色,所以A项正确。1.(2015·浙江10月选考,16)(多选)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厚度为20cm的坦克壁上开了一个直径为12cm的孔,若在孔内分别安装由同一材料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三块玻璃,其中两块玻璃的厚度相同.坦克内的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是( AD )A.图1的大于图2的B.图1的小于图3的C.图2的小于图3的D.图2的等于图3的解析:光路图如甲、乙、丙所示,图丙、乙中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由图可以看出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图甲大于图乙和图丙,图乙等于图丙。2.(2015·安徽卷,18)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AB和AC两个面折射后从AC面进入空气。当出射角i′和入射角i相等时,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θ。已知棱镜顶角为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 A )A.B.C.D.解析:由图可知,当出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时,AB面上的折射角与AC面上的入射角相等,设为r,由几何关系可知α+β=180°,2r+β=180°,得α=2r,而θ=2(i-r),得i=,由折射定律得n==,选项A正确。3.(2020·浙江1月选考,12)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某材料表面成45°角入射,每次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k倍(0A.B.C.1.5D.2解析:设入射光能量为E,如果光能够折射进入某材料,则一部分能量发生反射(kE),一部分能量进入该材料。反射光在另一界面的入射角为45°,因此也能够反射一部分光(k2E)和折射进入该材料。根据题意,最终进入材料的能量为(1-k2)E,说明光只经过两次界面的反射与折射。第一次进入材料的光不会折射出去,而第二次折射进入材料的光有可能折射出去,这就需要第二次折射进材料的光再次通过界面时发生全反射,设临界角为C,则C=-θ。根据折射定律及临界角的定义有n=,且n=,联立得n=,故A正确。PAGE-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光电磁波波粒二象性课时1光的折射全反射学案新人教版.doc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光电磁波波粒二象性课时1光的折射全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光电磁波波粒二象性课时1光的折射全反射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