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与考点分析第三部分 如何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在每年中考中都有部分同学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而懊丧、遗憾。为了尽量避免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的检测中,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一、主要表现1.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同学们在解答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时,常使用错别字,造成表达意思错误或无法表达意思而丢分。例如:将“水槽”写成“水糟”,“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或“长径漏斗”或“长颈露斗”,“元素”写成“原素”,“原子”写成“元子”,“置换反应”写成“置换反映”或“质换反应”等等。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看书不仔细,对字词的书写不细心。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书写工整,养成潦草的习惯,从而使阅卷老师对考生所答内容分辨不清,作为错误处理而失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养成书写工整、清楚的好习惯,避免再次产生遗憾。2.粗心大意、思维定势有些同学在考试中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出错丢分。例如,有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选错误的选项,而部分同学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平时练习时多数选择题要求选正确结果),错选了正确的结论而失分。再如,推断题中,要求同学们写物质的名称时,却写成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要求写化学式时,却写了物质的名称。可见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3.答题不规范或表达混乱 ⑴答题不规范,包括:(1)书写不规范。如把“H2O”写成“H20”;将Mg写成 mg等;(2)不按要求作答,将元素的名称写成符号,把元素符号写成名称,或把元素符号写成离子符号。(3)计算题解题步骤不完整,如没有解设过程或解后没有简要的写出答等。有的同学解答计算题时,虽然结果正确,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遗漏反应条件或计算出的结果没有带单位或单位不统一。 ⑵表达混乱。有些同学答卷时,虽然意思正确,但表述不准确,最常见的毛病是混淆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回答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时,错误叙述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金属铜”;回答镁燃烧现象时,错误叙述为“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4.心理因素造成失分 有的同学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以至情绪紧张,在考试开始阶段大脑暂时出现思维障碍,平时熟记的定理、规律记不清了。面对考题大脑出现空白,不知所措。另外,解答部分陌生题时,因暂无思路引起情绪紧张,心理慌乱,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干扰了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解题时出现了种种不应该甚至无法理解的错误。 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心态,可以在复习时适当做—些基础题,并把重点放在审题和解题的正确与完备上,同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和工整。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时常做—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但又适合自己能力的新题型,以提高对陌生题型的适应能力,增强信心,克服恐惧心理,防止思维抑制现象的发生,争取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二、应对措施1.适时调整心态。对学生情绪波动、心理失衡的问题,要坚持细心观察,耐心开导,积极引导。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实现知识能量与心理能量的最佳释放。2.掌握考试技巧,杜绝非智力因素失分。一是要引导学生抛弃杂念,高度自信。二是要先易后难,不为难题羁绊。三是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等。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3.在日常复习过程中,重视以下能力的提高:(1)审题能力(情景分析、概念理解、数据和图表的处理、装置原理等)(2)文字表达能力(语句通顺、层次清晰,逻辑性强)(3)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及化学方程式等)(4)实验能力(注意现象与结论、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区别。中考实验类型分为应用型、创新型、探究型、综合型、归纳型 )(5)迁移能力(关注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社会热点)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