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秦汉时期的江南“地广人稀”,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放火烧荒,耕种水田,百姓“无积聚而多贫”。————《史记》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经济开发三国归晋,天下一统三国时代的终结者?司马炎匈奴攻陷长安,西晋十余万精锐,全军覆没。所有官员和亲王,也全数被俘。大将石勒将土墙推倒,把他们全都活活压死。留在洛阳的权贵听闻出逃。然而,就在必经之路许昌,进入石勒的埋伏,全被生擒活捉,他们的下落没有人知道,大概都被卖作奴隶。316年,匈奴攻陷长安,西晋灭亡。晋政府为筹措粮饷,大规模逮捕胡人,贩卖奴隶。胡人两人共戴一枷徒步越过太行山,走向五百公里外的山东奴隶市场。石勒,自幼丧父,跟母亲相依为命,为人做苦工,不识字,穷苦而又卑贱。西晋灭亡后的南北形势十六国政权并存一度被(族)统一(年~420年)建立都城:东晋前秦氐317司马睿建康十六国政权并存分析材料,东晋南朝政局还有什么特点?材料一: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顶力支持,其中琅琊王氏贡献最大。东晋初年流传着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二:三国时期将人才分成九品,作为选官依据。名门大地主大官僚的子弟总是被评为上品,从而把持了重要官职,世代为官,叫做“士族”。材料三:士族为了保持地位,非常注重身份高低。他们不与庶族通婚往来。士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可以直接做官。士族把持朝政前秦帝国在苻坚治理下,国家由弱而强。雄厚的国力使苻坚不断向外扩张,367年,灭西凉,基本统一北方地区。383年,苻坚南征,率领步骑联合部队二十五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的主力部队,随后续进,总共一百一十二万人。前秦军队VS东晋军队以少胜多东晋军队胜公元383年北方: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乱南方:江南免遭摧残,利于经济发展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战争特点影响阅读教材P77页与课时特训拓展知识,试探索前秦军队失败的原因。1.民族矛盾严重:前秦其他民族不满氐的统治;2.军心离散: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军队中氐族人不多);3.前秦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4.战线过长;前秦灭亡后的南北形势东晋南方: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宋齐梁陈南朝都城:建康(420-589)东晋建立政局特征淝水之战南朝国家司马睿,定都建康士族把持朝政东晋和前秦影响作用宋、齐、梁、陈,定都建康①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②前秦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1:《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本义:锄草,耕作)……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2: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南朝时江南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想一想:1.《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合作探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有那些呢?原因: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2.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4.统治者的重视条件:寻因江南开发4世纪南迁移民分布图公元3世纪南北方的城市人口变化1、从人口方面和技术条件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兴修水利,开垦出大量良田开始种植小麦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使用粪肥水碓duì龙骨翻车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手工业的发展养蚕缫丝技术提升制瓷业发展迅速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青瓷—南朝莲花尊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小结东晋南朝的政局政权更替: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南朝)政局特点:政权分立、士族统治江南地区的开发发展条件:人口迁徙、社会安定、环境优越发展特点:农业、手工业显著发展东汉隋朝西晋魏蜀吴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1、全国政局特点:(1)六朝:都城都在今南京(2)特点:相对安定、地区经济发展2、南方:政权分立、南北对峙、分裂混战宋、齐、梁、陈三百七十多年小结:政权分立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B.西晋??C.东晋?????D.蜀国2.下列政权定都今江苏南京的是①魏②吴③蜀④西晋⑤东晋⑥南朝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④⑤BC一、选择题3.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西晋???B.东晋?????C.宋??????D.前秦4.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D5.下列关于士族的描述错误的是?A.三国至东晋南朝时的地主就是“士族”B.“士族”以外的地主叫“庶族”C.东晋士族势力很大,皇帝都得依靠士族支持?D.东晋时很多士族子弟平时不读书,考试请人代笔。6.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AD二、读图思考:(1)东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2)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听写巩固——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框1.东汉结束的标志;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2.填空,完成东汉末年主要战争的基本情况;3.请写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司马炎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意义听写巩固——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意义官渡之战200年曹操VS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集体备课教案时间月日执教人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辅备人八年级社会法治备课组全体老师课题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2.学生自我归纳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以及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原因3.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4.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忆江南vs秦汉时期的江南引出课题回顾上节课所学,三国归晋。材料:匈奴攻陷长安,西晋十余万精锐,全军覆没。所有官员和亲王,也全数被俘。大将石勒将土墙推倒,把他们全都活活压死。留在洛阳的权贵听闻出逃。然而,就在必经之路许昌,进入石勒的埋伏,全被生擒活捉,他们的下落没有人知道,大概都被卖作奴隶。Q:为什么匈奴兵团手段残忍?五胡乱华,中原沦陷西晋灭亡后的时间里,我国北方政权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316年,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西晋的第四任皇帝,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南方,司马睿:我该应运而出,该继续司马氏的政权,于是在南方建立了晋政权,史称东晋。建康,今江苏南京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当三一七年,长安陷落,晋帝国皇帝司马邺被俘时,镇守建康(江苏南京)的亲王司马睿,他是司马邺的堂叔,宣布继位。材料一: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顶力支持,其中琅琊王氏贡献最大。东晋初年流传着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二:三国时期将人才分成九品,作为选官依据。名门大地主大官僚的子弟总是被评为上品,从而把持了重要官职,世代为官,叫做“士族”。材料三:士族为了保持地位,非常注重身份高低。他们不与庶族通婚往来。士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可以直接做官。分析材料,东晋南朝政局还有什么特点?士族把持朝政Q:367年,北方政权有什么变化?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试图统一全国,于公元383年,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淝水之战背景:时间:383年;地点:淝水;双方: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经过:结果:前秦强东晋弱;前秦败东晋胜(以少胜多)。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开发合作探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有那些呢?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作业设计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题。2.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doc 4.1.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