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2018年9月19日,霸座女周方方被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被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9月20日,铁路客运部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规定,该旅客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火车票。11月1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10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周方方被列入黑名单,将限制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课程导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里安标心。实现经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民好,实现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中国,正在路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4.1夯实法治基础1、法治的含义、作用2、法治的原因、要求3、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4、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5、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6、怎样建设法治国家?学习目标选择法治道路PART01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食品监督法庭审判观察上图,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治1、法治的含义、作用(1)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一亚里士多德(2)作用:从个人角度来说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相关链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今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江泽民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宪法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胡锦涛令“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序。——习近平(2)作用:从社会或国家的角度来说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识点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1、法治的作用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原因、要求“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1)原因: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良法(三个判断标准)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法治要求之二:实行善治。(良好的治理)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良法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保障补充知识点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良法三个判断标准)②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善治是良法的保障相关链接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不同3、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①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②近代100多年③新中国成立后封建专制制度(人治)变法改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描绘法治蓝图PART02中国法治建设相关链接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2018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4、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重视法治表现①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④2018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必要保证)执法必严(中心环节)、违法必究(防线)(3)新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合作探究下列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科学立法监察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知识点公正司法6、怎样建设法治国家?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小结习题练习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原因是()①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服从宪法,遵守宪法,依宪法办事②法治能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强民富③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D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依法治国④坚持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3、最高人民检察院就4起申诉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均经再审改判无罪。这启发我们,建设法治中国( )A.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B.要严格执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C.要公正司法,努力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D.需要司法机关相互制衡,促进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C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法治建设.mp4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 (39张PPT).pptx 对孙小果的审判.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