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你认为《兰亭序》美在哪里?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临摹“之”字并思考:王羲之的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楷书、行书、草书无不擅长。他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的楷、行、草的转化,开创了妍美俊健的书风,框定此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大致面貌,而被后人尊为“书圣”。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从片段中,你看到了作者对生活持怎样的态度?
亲近山水、娱情自然,享受肆意的生活,远离各种政治烦恼,放浪形骸。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西晋·左思《招隐记》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古文观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战争不断、政权更替频繁的时代。由于这个时期仕途艰险、社会动乱,文人学者在政治斗争的祭坛上成为祭品。于是,他们在深深的忧愁恐惧中远离政治,放浪形骸,论佛说玄,诗酒自娱,这样反而摆脱了功利、仕途的羁绊。
为什么当时的知识分子会产生这样的生活态度呢?
璀璨
科技
艺术
1.
数学
2.
农学
1.
书法
2.
绘画
3.
雕刻
料谈史因
●结合材料,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是个战争不断、政权更替频繁的时代,文人学者在政治斗争的祭坛上成为祭品,于是,他们在深深的忧愁恐惧中远离时政,放浪形骸,论佛说玄,诗酒自娱。于是,一种潇洒飘逸、超然旷达的“魏晋风度”在战乱中翩然而至。
材料二:长期战乱使佛教很快地弥漫于整个社会,到南北朝时趋于极盛。自三国时起,中外僧人交流频繁。佛教文化艺术不断东渐,并很快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开辟了该时期文学艺术的新园地。
动荡的社会促使士人觉醒,他们在创作中任情宣泄情感。
例如东晋南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佛教的传播、民族的融合,使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提示:关键词,
抓住史料重点。
小结:背诵知识点
人物
朝代
作品
影响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领先欧洲1000年
贾思勰
北朝
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经验
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
王羲之
东晋
书法家,《兰亭序》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
东晋
画家、人物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佛教文化
南北朝
佛教兴盛、大量寺庙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石刻艺术高度发展

1573年,德国人奥托得出这一结果。他是用阿基米德成果22/7与托勒密的结果377/120用类似于加成法“合成”的:(377-22)
/
(120-7)
=
355/113=3.1415929……。

1585年,荷兰人安托尼兹用阿基米德的方法先求得:333/106

π

377/120,用两者作为
π
的母近似值,分子、分母各取平均,通过加成法获得结果:3
((15+17)/(106+120)
=
355/113=3.1415929……。
祖冲之(429—500)
“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
——德国数学史家康托
印度佛像
比较:这两个地方的佛像有何相似之处?
高鼻深目,神情凝重,具有西域风格
与云冈石窟相比,龙门石窟的佛像的外貌特征有什么不同?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肃穆慈祥,衣纹飘动流畅,体现中原文化的风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佛教的传播,民族的融合,使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
注:金庭位于会稽。
贾思勰档案
农学家
时代:
评价:
主要成就:
北朝
《齐民要术》书影
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办法。
达尔文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你觉得这种评价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画家
时代:
评价:
主要成就:
东晋
顾恺之档案
《女史箴[zhēn]图》、《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八年级
社会法治
备课组全体老师


4.1.4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教学目标
1.95%知道祖冲之和贾思勰的主要科技成就,知道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和石窟雕像为代表的艺术成就。2.70%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3.70%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4.80%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和智慧;5.70%引导学生学习祖冲之、贾思勰、王羲之、顾恺之注重实践、刻苦钻研等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祖冲之和贾思勰的主要科技成就,知道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和石窟雕像为代表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歌曲《兰亭序》,引出王羲之“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如何理解这句话?临摹“之”字并思考:王羲之的字具有怎样的特点?引出“天下第一行书”材料:“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Q:从片段中,你看到了作者对生活持怎样的态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战争不断、政权更替频繁的时代。由于这个时期仕途艰险、社会动乱,文人学者在政治斗争的祭坛上成为祭品。于是,他们在深深的忧愁恐惧中远离政治,放浪形骸,论佛说玄,诗酒自娱,这样反而摆脱了功利、仕途的羁绊。T:不少人叹息——“人间已无兰亭序,天上应有王右军”。其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兰亭序和王右军,还有哪些璀璨的科技与艺术成就?请同学们参考书本P83~85。(一)数学——祖冲之●你能在一个圆内作多少条边的正多边形?(提示:利用量角器对圆进行等分,然后画内接多边形。)●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出示圆周率的推算表,提问:结合图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说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意义?○出示图片资料,祖冲之还有哪些成就?(二)农学——贾思勰
○播放视频,提问:1、结合视频,说说《齐民要术》介绍的哪些生产技术仍在应用?2、达尔文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你觉得这种评价名副其实吗?为什么?(三)绘画——顾恺之●结合书本P85-85,说说顾恺之在绘画方面有哪些主张?●找找《洛神赋》片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顾恺之的主张?(四)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游览并思考:1、结合所处时代,说说在造像风格上有哪些差异?2、这种差异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什么特点?3、请分析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原因。料谈史因●出示两段材料: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是个战争不断、政权更替频繁的时代,文人学者在政治斗争的祭坛上成为祭品,于是,他们在深深的忧愁恐惧中远离时政,放浪形骸,论佛说玄,诗酒自娱。于是,一种潇洒飘逸、超然旷达的“魏晋风度”在战乱中翩然而至。材料二:长期战乱使佛教很快地弥漫于整个社会,到南北朝时趋于极盛。自三国时起,中外僧人交流频繁。佛教文化艺术不断东渐,并很快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开辟了该时期文学艺术的新园地。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浅谈史悟○结合今天的学习,请你简单的谈谈你的感悟?比如:(1)应该学习王羲之、祖冲之等人的什么精神?(2)在这两课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3)……
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题。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人物朝代作品影响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欧洲1000年贾思勰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经验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兰亭序》书圣、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东晋画家、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佛教文化南北朝佛教兴盛、大量寺庙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石刻艺术高度发展
教学反思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