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察身边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通过观察,了解猫和鸡等常见动物的外部主要特征,并能做简单的记录、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有关猫和鸡生活习性的彩色卡片。有养猫养鸡的学生课前准备能展现它们更多有趣之处的视频、PPT或者照片。 教师准备材料:实物投影、猫和鸡外形与典型生活状态的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学生模仿小动物) [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 二、教授新课 通过你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那么,你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今天,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是谁?(教师出示谜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小动物,但没有真正和他们接触,没有仔细观察,和他们交朋友。动物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提出要求 (1)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和动物交朋友,进一步观察,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合作观察 教师参与 (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小动物。 (2)请一名学生上台为小动物挑食物。 (3)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4)集体交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四、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动物,并愿意和它们交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动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录像(放录像)。 师:这里为什么小狗受伤了?如何保护动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展示学生与小动物的照片,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师小结: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伤害动物,如果说遇到有人伤害动物,我们应及时阻止;其次,应该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做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 课后反思: 《观察身边的动物》一课的设计是一个自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活动,要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直接教授为基本方式。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的过程中,让学习与身边熟悉的、适合的小动物一起玩,给它们喂食物并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吃东西的样子,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发展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 在评价上,不应重视结果,而应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等。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到动物世界里看一看,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当他们见到这么多动物以及这些动物可爱的动作时,时而大笑,时而窃窃私语,这说明学生已经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告诉大家呢?在这里,教师采取让学生用动作、声音、绘画和文字记录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充分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