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密度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会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固体的密度;2、会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液体的密度;3、能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测定不同物质的密度。二、课堂探索思考I:测定固体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____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方法。思考II:由于同一物质的密度一般是,(选填“相同”或“不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学生实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主要器材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要注意测量前和测量时调节平衡的不同方法不同操作测量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测量时设计测下列三类物质的密度的方案1、在水中会下沉的固体(例如:石块)2、在水中会上浮的固体(例如:木块)3、液体实验表格设计,完成表格。序号质量()密度()123思考III:测固体密度时,如果先测体积,然后再测质量,则测量出的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思考IV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测液体(盐水)密度的方案小明小王①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盐水的体积V;③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根据公式ρ=(m1-m2)/V,求出盐水的密度。①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根据公式ρ=(m2-m1)/V,求出盐水的密度。(1)请判断:小明的方案_______,小王的方案_______。(均选填“合理”或“不合理”)(2)请写出两位同学方案最主要的差异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检测1.小明同学用实验测定某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图1所示,那么,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千克/米3。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通常称为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测定金币密度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B.将10枚相同的金币放入量筒中,测出水面升到的刻度V2;C.将10枚相同的金币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D.计算出金币的密度;E.算出10枚金币的总体积。⑴以上操作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⑵由图2所示可知,10枚金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10枚金币的体积为__________,金币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酸奶的密度,下列他的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E.根据公式,求出酸奶的密度4(选做).小敏同学在实验室里测定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6.1.2.3B】(1)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A.向左调平衡螺母B.往右盘中加砝码C.向右调平衡螺母D.向左移动游码(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3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厘米3;(3)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89.7克,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_克/厘米3;从图3A到图3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图1图2图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