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压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物理量。本节知识的探究要依据前面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电流表的使用等知识。而正确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学好下一章《欧姆定律》的前提。本节知识主要包括导体、绝缘体、电阻的概念,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一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围绕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组织学生讨论改变电阻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学习欧姆不懈努力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理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法学法】 教师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验法,在课堂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电池组、开关、灯泡、电流表、电线、钳子、铜丝、铁丝、电阻定律实验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功能 引发动机 师:同学们,我们常用的导线是由铜制成的,钢铁也是金属,并且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都进第五章第三节(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导线, 质疑 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个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自主探究 讨论引导 (一)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 ? ? ? ? 1.引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导电性检测器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呢? 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肯定并加以点拨。 2.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板书) 3.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导电性顺序表,你都发现了什么? 4.课件展示证明导体与绝缘体无明显界限。 5.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看见过哪些导体、绝缘体呢? 教师出示电工工具(电线、钳子、螺丝刀等),学生指出哪部分是导体和绝缘体。 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原理图。 验证身边的物品(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等)。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并逐一记录。 2.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 3.学生观察顺序表,明确: (1)从上到下,绝缘能力越来越强。从下到上,导电能力越来越强。 (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4.学生观看课件,体会。 5.学生举例。 学生观察并回答,由此得出: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通过小制作的设计到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及总结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 充分体现物理走进生活的理念。 (二) 电阻 提问:上面同学们汇报的现象中,会发现,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是不同的,为了描述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我们物理学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电阻。 引导学生得出电阻的概念,(板书)符号R ,单位欧姆。 体会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总结出电阻的概念 利用上面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电阻概念的引入。 (三) 实验 探究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知识拓展 提出问题:既然不同导体的导电性是不同的,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和那些因素有关呢? 大家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一下。 教师让观察电阻定律实验器,小组讨论下实验方案,并说说自己的做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运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让学生根据方案探究任一因素。 巡视指导。 让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1)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教师板书三个因素。 你知道电灯泡的灯丝为什么往往是在开灯的瞬间烧断吗?用课件展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猜想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实验1:换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观察小灯泡亮度,记录电流表示数。 实验2:任选一根合金丝,利用鳄鱼夹将其不同长度连入电路,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 实验3:将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合金丝。连入电路后,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 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小组合作探究 分析论证:各组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汇报。 带着问题观看课件,总结出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这个实验让学生整体体会了实验探究的7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归纳总结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 开阔视野,体会科学的广度。 大屏幕展示:有关欧姆坚持不懈精神的文章。 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的知识,并以此激励自己。 加强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激励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由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谈谈探究过程的心得。并回答本节课开始的问题。 学生踊跃发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回答开始的问题做到前后呼应。 实践验证 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习题的设计分基础验收和能力提高两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创新发展 1.观察自己家中的用电器(不要随意动手),看看哪些部分是绝缘体,哪些部分是导体,它们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各有什么作用? 2.上网查找有关超导体的信息。 课下观察思考 网上查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3电阻 一 .导 体: 容易导电 二 . 电阻 4.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绝缘体:不易导电 1.定义:描述导体对电流 5.影响因素 阻碍作用的大小 (1)导体的长度 2.符号:R (2)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3.单位:欧姆 (3)导体的材料 【教学反思】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培养一定的能力,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即收获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还学到控制变量法等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