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对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简单的事例中也体会到“机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重点难点】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应用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1)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Gh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2)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二、新课教学1.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2.例题: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思考:(1)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哪些方法?(2)斜面的机械效率怎么表示?如何提高?4.实验: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进行研究5.归纳总结几种简单机械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6.例题讲练。?【当堂检测】(1)下列关系可能错误的是()A.W总=W有用+W额B.W总>W有用C.W有用>W额 D.W总>W额(2)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者相比,甲升降机()A.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B.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3)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由图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4)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集装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集装箱做的功是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5)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板书设计】一、机械的三种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公式: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减少机械自重.2.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3.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W有用W总×100%=GhFs×100%第3题图第4题图5-5FG第5题图?=W有用W总×100%=GhFs×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