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4.2.2唐的盛衰(?javascript:;?)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征传》)这一材料主要说明了(???)A.?唐太宗不忘救命之恩????????????B.?唐太宗善于用人????????????C.?魏征军功卓著????????????D.?唐太宗虚心纳谏2.八年级学生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学习探究。下列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B.?都城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太都市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D.?唐太宗为促进开放开凿了大运河3.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D.?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4.假如你是唐太宗时期的中书令,为挫败突厥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5.《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崇文抑武④虚心纳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无人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朝哪种工具的功效(???)A.?简车????????????????????????????????????B.?由辕犁????????????????????????????????????C.?翻车????????????????????????????????????D.?犁壁7.出现在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盛世景象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贞观遗风???????????????????????????D.?开元盛世8.下列图片属于唐朝生产工具的是(???)A.????????????????B.????????????????C.????????????????D.?9.中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反应的历史现象的本质是(???)A.?王导、谢安两大家族败落????????????????????????????????????B.?东晋盛行的士族制度衰落C.?唐长安“坊”中官民杂居????????????????????????????????????D.?隋末农民起义扫荡士族势力10.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遗风???????????????????????????D.?安史之乱11.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1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A.?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B.?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素质C.?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3.隋唐五位皇帝重视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经济发展??????????????????B.?公正选拔人才??????????????????C.?促进文化发展??????????????????D.?维护国家统治14.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15.唐朝以后,我国封建国家的官吏主要来自于()???????????A.?荐举???????????????????????????????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袭制二、非选择题16.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这与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一致?(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很快。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农业政策。(3)唐朝时期,国家体制进行了创新,下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并说明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两点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二:“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请冋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指我国的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它诞生于哪个朝代????(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完善该选官制度的皇帝及受其直接影响的行业(部门)????(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及宋朝对此制度的政策????(4)该选官制度在中国维持了多少年????(5)依据材料,归纳该选官制度的好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从善如流,敢于直言纳谏的魏征得到唐太宗的重用。说明唐太宗虚心纳谏。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唐太宗虚心纳谏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纳谏的有关内容。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纳谏的相关知识。?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从公元605年开始,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ABC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项唐太宗为促进开放开凿了大运河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B【解析】A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是科举制,不符合题意;B项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反映的是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符合题意;C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反映的是治国理念,不符合题意;D项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反映的是穿衣打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的诗句为切入点,考查开元盛世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教材所学作答。?4.【答案】B【解析】唐朝在行政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交皇帝审批才能通过,最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ACD三项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交门下省审议做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行政制度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三省六部制的有关内容。唐朝在行政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所以①②④正确。选项③崇文抑武属于北宋的国策,不符合题意。?B项①②④是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知识的掌握,李世民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只人善任,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6.【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灌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A项筒车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工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曲辕犁和筒车。知道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能知人善任,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A项文景之治是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题意;B项贞观之治是出现在唐太宗时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题意;C项贞观遗风是出现在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盛世景象,符合题意;D项开元盛世是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武则天的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8.【答案】B【解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发明曲辕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秧马是宋代出现的新农具,不符合题意;B项曲辕犁属于唐朝的生产工具,符合题意;C项是元朝的棉纺织工具,不符合题意;D项铁器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及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士族制度衰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的建康乌衣巷,是作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大臣、将军的府第,作为贵族士大夫的宅邸,作为风采文人的居住地。后来,公元581年,隋灭了陈,统一全国,连年的战乱,把六朝的古迹摧毁得所剩无几,原本是繁华的都城,也已成断垣残瓦,满目疮痍。乌衣巷的高府华第,已是遍地野草,焦土昏鸦,显赫辉煌的王谢高贵门第,也几乎是踪影无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也反映出士族的没落与消亡,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士族制度衰落的理解。1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明皇…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联系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才,提倡节俭,注重吏治建设,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朝政,重用奸佞,出现“安史之乱”,导致唐朝逐渐走向衰落。D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明皇统治后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唐玄宗统治的认识。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得到承袭和完善,科举制度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使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的影响。???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官员素质,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故选B。其他选型不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13.【答案】D【解析】解题时抓住“根本原因”应该从利于统治的角度分析,联系已学知识,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把选拔官员的权利收归中央,从而巩固封建统治,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1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种考试制度”是指我国的科举制度。隋朝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1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代完善了科举制,唐朝以后,我国封建国家的官吏主要来自于科举制,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评】专题复习古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的时间、内容、影响,列表格分析比较,加深理解掌握。???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以民为本的思想;民贵君轻思想。(2)曲辕犁;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劳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解析】(1)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与春秋战国时期民贵君轻思想一致。(2)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很快,当时唐朝的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进步,同时国家和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劳役,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3)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国家体制进行了创新,图片描述的是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4)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故答案为:(1)以民为本的思想;民贵君轻思想。(2)曲辕犁;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劳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隋朝。(2)唐太宗唐玄宗;教育。(3)武则天改革和发展。(4)1300多年(5)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1)结合所学知死可知,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该制度正式确立,它诞生于隋朝。(2)依据材料二“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以及“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死可知,唐太宗唐玄宗完善该选官制度,在教育部门进行改革。(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选官制度在中国维持了1300多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5)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