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经济重心的南移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5 经济重心的南移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4.3.5
经济重心的南移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3.对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情况,理解正确的有(???
)
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
朝代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产方地区(黄河流域)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朝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4
62.9%
662
37.1%
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经济重心在北方②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北宋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边示意图(注:图中南指南方、北指北方)表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5.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完成是在(???

A.?唐朝??????????????????????????????????B.?五代十国??????????????????????????????????C.?北宋??????????????????????????????????D.?南宋
6.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D.?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7.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节点”实现于(???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8.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临安“买卖昼夜不绝”,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是(???

A.?北方农业发达??????????????????B.?民族政权并立??????????????????C.?经济重心南移??????????????????D.?市民文化丰富
9.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10.《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1.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城,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无徽不成商???????????????????B.?扬一益二???????????????????C.?苏湖熟,天下足???????????????????D.?湖广熟,天下足
12.某套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单元中?(???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D.?《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3.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D.?经济重心的南移
15.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环境决定论者的说法,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着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但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必要成分,也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环境决定论者”的观点?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为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人们贸易往来频繁,而且贸易额非常大,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了,因此才会出现携带方便的纸币。
A项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符合题意;
B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属于农业方面,不符合题意;
C项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属于手工业方面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D项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
A
【解析】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A项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是导致题干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南方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学会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答案】
C
【解析】经济重心完成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是在南宋时,②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
4.【答案】
C
【解析】题干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图中的①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
C项宋朝与图中①相对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经济重心南移,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5.【答案】
D
【解析】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D项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
6.【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上出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关系获得发展,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宋元时期时代发展主流的理解。
7.【答案】
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是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
8.【答案】
C
【解析】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临安“买卖昼夜不绝”,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题干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与表现。
9.【答案】
B
【解析】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B项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0.【答案】
B
【解析】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体现的是南方的经济地位突出,说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准确把握,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体现的是南方的经济地位突出,说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1.【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上的表现的掌握。
12.【答案】
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而技术,增加了南方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依据时间和经济领域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夏朝是中国历史最早的国家,随后商朝、西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A项不合题意;
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西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B项不合题意;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出现了繁盛,但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中国的落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进入近代史。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13.【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说明南方农业的发展超过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故①符合题意;东京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黄河流域,故东京的史实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故②不符合题意;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说明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故③符合题意;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说明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故④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排除BCD,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经济中心南移的内容,本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掌握。
14.【答案】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放的原因包括: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经济、农业和水利;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海上贸易也优于北方。D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时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ABC项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南移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宋朝经济重心难移的背景。
15.【答案】
A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逐渐难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图片信息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表现。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教材和题干分析。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苏州和湖州。水稻。
(2)南宋。
(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所以,本题的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2)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关内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材料二中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宋代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江南。故此现象出现于南宋。
(3)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三国两晋南北朝间,北方长期遭受战乱,社会生产经济被严重破坏,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稳定,治理得当,生产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同时,北方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大举南迁,这样不仅给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另外,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人少地多等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隋唐以来,社会稳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宋代,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故答案为:(1)苏州和湖州。水稻。
(2)南宋。
(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
(1)南宋。
(2)不同意。理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决定论说法片面,南方的环境只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主要原因还是北民南迁导致的。
故答案为:(1)南宋。(2)不同意。理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