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4.1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东汉中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C.?出现“光武中兴??????????????????????????????????????????????????D.?宦官与外戚专权2.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中不包括(???)???????A.?地方官员任免不受中央控制????????????????????????????????B.?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C.?官僚宗族世代把持中央政权????????????????????????????????D.?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3.图1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1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4.《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其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西晋????????????????????B.?魏、蜀、吴????????????????????C.?吴、东晋、梁????????????????????D.?宋、齐、梁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6.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7.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下列表格,其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哪一方面的史实(???)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手工业丝织业技术进步青瓷烧制技术高超城市建康城人口众多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北人南迁的原因?????????C.?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D.?淝水之战的背景8.“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9.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A.?建业?????????????????????????????????????B.?建康?????????????????????????????????????C.?临安?????????????????????????????????????D.?宁波10.“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下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2.“(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13.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地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A.?战国时期的魏国?????????????????????????B.?三国时期的魏国?????????????????????????C.?北魏?????????????????????????D.?元朝14.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北魏孝文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元世祖15.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16.北魏孝文帝为增进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采取的措施有(???)①改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和汉族人通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戊戌变法??????????????????????????D.?孝文帝改革18.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有(???)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吃其他民族的食物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19.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创作了这一时期代表作《兰亭集序》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顾恺之??????????????????????????????????D.?王羲之20.魏晋南北朝文化在我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人物既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的是(???)A.?华佗??????????????????????????????????B.?张衡??????????????????????????????????C.?祖冲之??????????????????????????????????D.?贾思勰21.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A.?《天工开物》????????????????????????B.?《水经注》????????????????????????C.?《离骚》????????????????????????D.?《论语》22.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司马迁????????????????????????????????D.?祖冲之23.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2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缀术》???????????????????????B.?《水经注》???????????????????????C.?《兰亭序》???????????????????????D.?《齐民要术》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此诗的作者是谁?(2)他的“壮心”是什么?(3)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4)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祖纪》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何种现象。列举两例宋元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证明。(3)从上述两则材料.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28.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说出下列材料A、B中的“他”的确切姓名。A.他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圆转流利,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B.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当时的人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请依照第(1)小题的样式,任选一位这一时期的科学家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3)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有何特点?图1图2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采取的种种正确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史称“光武中兴”。不属于东汉中后期的事件,因此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可以利用排除法。???2.【答案】A【解析】此题可以利用排除法,除了A选项其他三项都是表现。因此选A。【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顺序的识记。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南北朝。故正确答案是A。【点评】正确识记中国古代朝代顺序。???4.【答案】B【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5.【答案】B【解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对题干的阅读,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诸葛亮有关。故选B.诸葛亮。【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6.【答案】A【解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故选A。【点评】本题是对官渡之战的考查。???7.【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农业发达,麦稻兼作,兴修水利;手工业方面,丝织业技术进步,青瓷烧制技术提高;城市人口众多。由此可知,表格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项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是题干表格反映的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把握东晋南朝时期的史实。8.【答案】A【解析】汉朝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开发,经济比较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由于北方人的南迁等原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A项得到大规模开发是题干材料直接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南朝《宋书》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知识。9.【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所以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健康。故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识记南朝四个朝代的顺序。1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可以分析出,这里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而④自然条件优越这一条在题干信息中没有出现,因此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②③,故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识别。易错点是这四个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但题干有些没有出现,有些学生不注意全部选出,造成错误。答题技巧是紧贴题干提供的信息回答。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北方人大量南迁,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江南经济发展。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族人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西晋后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于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题干中史料记载可知此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三国以前,江南地区十分落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带去劳动力和技术,再加上南方相对稳定,魏晋南北朝,江南得到开发。且根据材料可知此史料来自于《宋书》,恰是描述南朝时江南的变化。故而可知答案为C。【点评】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知道史料的出处。13.【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采用汉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由于北魏孝文帝改本姓拓跋为元,因此历史上也称“元魏”。A项战国时期的魏国错误,战国时期的魏国是受到姬姓魏氏的统治,因此按照题干说法,不可能被称为“元魏”,不符合题意;B项三国时期的魏国错误,三国时期的魏国君主姓曹,因此这一时期的魏国又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曹魏”,不符合题意;C项北魏被称为“元魏”,符合题意;D项元朝错误,元朝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其皇族姓奇渥温氏,而且皇朝也不称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1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汉化政策”“新都洛阳”“鲜卑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主要内容: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A项北魏孝文帝是题干中描述的“他”,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孝文帝改革。?15.【答案】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它与江南经济发展无关。?ACD三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都相关,不符合题意;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孝文帝改革与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1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D项①②③④是孝文帝为增进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识记能力。1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鲜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故D符合题意;A项管仲改革、B项商鞅变法、C项戊戌变法都是汉族人民进行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时间、内容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1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孝文帝改革的成功,说明了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孝文帝改革对促进北方民族交融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怪异,所以④错误,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19.【答案】D【解析】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飘若浮云,矫若蛟龙”,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D项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20.【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既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C项符合题意;华佗是东汉的神医;张衡是东汉的科学家;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魏晋南北朝,既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既是数学家也是天文学家。21.【答案】B【解析】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可建议他阅读《水经注》。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水经注》相关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水经注》的主要内容,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22.【答案】D【解析】A.郦道元的科学著作是《水经注》。B.贾的勰写的是《齐民要术》。C.司马迁写的是《史记》。D.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学生还要掌握祖冲之在天文方面的成就。23.【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钟繇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易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A符合题意;胡昭是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善长隶书,B不合题意;王羲之是东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继承了各种字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C不合题意;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全国颁行。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家。注意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2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这是关于农业方面的著作。《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农业科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二、材料分析题25.【答案】(1)曹操。(2)完成统一大业。(3)基本统一北方。因为有远大的理想,并能重用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解析】本题考察曹操的生平事迹及对其评价。材料是曹操的著名诗篇《龟虽夀》,曹操生活于东汉末年,天下分裂,各个武装势力割据。所以曹操的壮心应该是完成统一大业。曹操最大历史功绩是基本统一北方。因为有远大的理想,并能重用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点评】本题掌握曹操的生平事迹及对其评价26.【答案】(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2)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解析】(1)根据材料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是“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依据所学可知,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是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可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为人民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故答案为:(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2)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27.【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民族交融。例举史实:①辽统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建立孔庙,开设科举,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等;②北宋时乳酪、契丹服饰等传入中原;③西夏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等;④金朝仿照南宋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⑤元朝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符合题意,两点即可)(3)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解析】(1)由材料一“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交融的现象。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学会农耕,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的贡献;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故答案为:(1)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民族交融。例举史实:①辽统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建立孔庙,开设科举,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等;②北宋时乳酪、契丹服饰等传入中原;③西夏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等;④金朝仿照南宋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⑤元朝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符合题意,两点即可)(3)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答案】(1)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洛神赋图(2)略。(祖冲之或贾思勰任选一位即可,人物介绍应包括事迹、代表作和人物姓名)(3)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加上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修建寺庙,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便是其中之一。特点: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所以A处填:王羲之;兰亭序。结合所学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家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所以B处填:顾恺之;洛神赋图。(2)依据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了《齐民要术》一书,他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生产技术,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是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依据两幅图片信息“石窟艺术”“佛教外传”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幅图反映的内容之间的联系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加上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修建寺庙,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便是其中之一。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特点是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故答案为:(1)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洛神赋图。(2)略。(祖冲之或贾思勰任选一位即可,人物介绍应包括事迹、代表作和人物姓名)(3)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加上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修建寺庙,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便是其中之一。特点: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