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1.5机械效率课时课次1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绳,测力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明利用动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二、探究新知1、再次探究动滑轮(1)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重物测出它的重力和移动的距离。记下数值。(2)使用动滑轮将这个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记下拉力和高度的数值。(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步骤。实验次数物重G/N拉力F/N物体上升的高度h/m手移动的距离s/m手拉绳做的功Fs/J动滑轮拉物体做的功Gh/J123比较使用动滑轮和不使用动滑轮做功数值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1)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拉物体做的功相等吗?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2)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象刚才直接用手将钩码提到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记作W有用。象刚才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虽然这些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我们把它叫做额外。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用+W额外〖辨析〗(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2)桶掉到井里,捞桶时桶里带了些水,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什么是机械效率指导学生讨论后板书: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即:η=W有用/W总×100%讨论:W有用与W总谁大?所以η的值应是多少?板书:W有用W<总,所以η<1计算同一动滑轮在不同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你有什么发现?(1)同一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随着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增大而变大。〖应用〗计算用图示三种方法将砂子运上三楼时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在滑轮的转动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练习:完成拓展延伸教后反思通过实验能直接得出机械率和物重的关系;通过练习题又能得出机械效率和额外功的关系;这是更好的衔接概念和实验的好的地方。实验如果可以分组进行就更好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