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积极合作的习惯。2.通过学生解释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品质,并通过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实验演示,导入新课演示挤压塑料瓶,瓶盖飞出的实验,并提问瓶盖飞出时的动能是从何而来的?——是瓶内空气的内能转化而来的二.新课教学1.体验内能(1)演示实验①请一学生用手靠近酒精灯的火焰,提问有何感觉?(手感觉烫或热)②师适时引导:手感觉烫或热说明有能量转移到了手上,是什么能量呢?——是火焰的内能转移到了手上(2)小组实验①快速弯折铁丝十余次,然后用手触摸铁丝的弯折处,体验有何感觉②小组展示:手触摸铁丝的弯折处,感觉弯折处烫手③师适时引导:手触摸铁丝的弯折处,感觉到弯折处烫或热,说明有能量转移到了手上,是什么能量呢?——是铁丝的内能转移到了手上(3)师总结:上述两个实验我们共同的感觉是烫或热,其实内能就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热运动指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内能的概念(1)提问:还记得“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么?①自主回忆②组内交流③小组展示(2)类比得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①课件展示运动的物体与运动的分子,类比得出“分子动能”②课件展示被拉伸的弹簧与分子,类比得出“分子势能”(3)总结得出内能的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4)提问:内能与机械能是否是同种形式的能量?①自主思考②组内交流③小组展示3.内能的影响因素(1)小组实验:红墨水扩散实验①小组实验②组内交流③小组展示(2)得出结论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4.改变内能的方式(1)课件展示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例,适当引导讲解(2)总结: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3)师适时引导:热传递发生时,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此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内能增大。5.热量(1)师适时引导: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物理学中称为热量(2)介绍热量的符号表示与单位三.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物体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含有的热量多()(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3)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会增大;反之,内能就会减少()3.比较a、b两杯水内能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3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内能热传递一.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二.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三.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教学反思: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