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学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与练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1.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传播方向会被反射这种被反射回来的声音被称为回声。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0.1以上的时间回到耳边,我们就可以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当障碍物离人较近时,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起,此时我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当声音传播到耳朵中,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0℃)
331m/s
海水(25℃)
1531m/s
空气(15℃)
340m/s

3230
m/s
空气(25℃)
346m/s
铜(棒)
3750m/s
软木
500m/s
大理石
3810m/s
煤油(25℃)
1324m/s
铝(棒)
5000m/s
水(常温)
1500m/s
铁(棒)
5200m/s
【本节练习】
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
C.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3、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
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旷野里空气稀薄
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为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梳理】
一、音调
1.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物体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
赫,符号是Hz
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赫兹到20000赫兹。人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
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赫兹的声叫做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的不同。
二、响度
  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三、音色
  声音除音调、响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在一定情况下,不同的乐器
可以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但是不同乐器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会相同。
【本节练习】
1、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4、有一种新型锁—一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第三节
声的利用
【知识梳理】
一、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应用:
2.次声波:
(1)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进行交流。
(2)大自然的很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的传播距离很远,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时,我们在几千米外,就可以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这些自然活动发出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些活动的方位和强度,并做出相应的措施。
3.
超声波
同次声波一样,有些动物也可以通过超声波来获得信息,如视力很差的蝙蝠就是通过超声波来躲避障碍物、扑捉昆虫的
☆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在碰到物体时,就会发生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
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前方物体的位置,并判断岀该物伓是障碍物需要躲避,还是昆虫可以捕捉。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人类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制成了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探测路面情况;汽车上的倒车雷达也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声呐是这种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获得水下鱼群的信息等。
还有医院里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B超)
;此外,利用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探测器材内部是否
有裂纹,裂纹有多大、多深,以判断器材是否符合要求(探伤)。
二、声与能量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应用:
2.
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及去除牙结石等
【本节练习】
1、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声音太大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2、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爆竹声震得玻璃哗啦啦地响
B超声波碎石
C超声波探伤
D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3、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的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产生的声音具有很大的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
,例如:

4、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震聋
C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D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5、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梳理】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我们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为了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们引入了单位一分贝(符号是dB)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感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绎衰弱、头等、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
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严重的将导致神智不清、休克甚至死亡。此外,巨大的噪声还会破坏建筑物等,如巨大的爆炸声可以导致玻璃破碎等。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控制噪声
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防止噪声产生——特殊地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产生阶段控制噪声。
(2)阻断噪声传播——道路边种植着繁茂的大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噪声的传播,减少汽车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这是在声音的传播阶段控制噪声。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佩戴耳罩。
【本节练习】
1、下面各图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安装玻璃挡板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3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上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①是在
处控制噪声;②是在
中控制噪声;③是在
处减弱噪声。
4.噪声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表一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响度

最响
最弱

表二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距离

最长
最短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参考答案
第一节
1、
B
2、C
3、D
4、D
5、
B
6、
710
第二节
1、A
2、B
3、不同,音色,响度
4、C
5、(1)ABCD
(2)DCBA
第三节
1、A
2、C
3、能量,信息,B超
4、B
5、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人听不见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而狗可以听到高达50000的声音,它听到四下哨声,故立即叫了四声。
第四节
 1.A
2.B
3.声音,传播过程,人耳
4、(1)机械闹钟
(2)B
(3)二
(4)棉花,泡沫,毛衣,报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