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1.3
古代印度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印度官员5月31日表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印度泰姬陵建筑群的部分建筑在一场雷暴天气中受损,包括正门和5个高耸穹顶下方的围栏。
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印度泰姬陵一直处于关闭状态。30日,一场暴风雨袭击了印度北方邦城市阿格拉(Agra),工作人员目前已对泰姬陵的受损状况进行了评估。印度考古研究所资深考古学家斯旺卡表示,泰姬陵主体结构未受到影响,原始结构的一部分砂岩围栏被损坏。此外,一个大理石围栏和游客接待区的天花板以及正门的基石也遭到破坏。
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泰姬陵
阿格拉古堡
阿旃陀石窟
印度知名旅游景点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古埃及文明发展历程
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年-前600年)
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笈多王朝(320年-540年)东晋著名僧法显于399年-412年赴印度取经,历时14年
戒日帝国(606年-647年)玄奘于戒日帝国时期629-645年西去印度取经
雅利安人入侵说:雅利安人入侵使城市遭到破坏,居民大批被杀,余者逃散,城市荒废。
天灾说:由于地震或特大洪水而致使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
环境说:由于生态环境遭破坏,不利于居民生存,迫使居民向周边及恒河流域迁徙,造成哈拉巴文化衰亡。
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自然环境
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3.古代印度佛教
Part
1
自然环境
新知讲解
1.地理环境
2.气候类型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3.河流水文
印度河
恒河
河水丰沛,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
4.农业发展
新知讲解
摩亨佐·
达罗
哈拉帕
棉花的栽培是古印度居民最突出的农业成就
5.主要城市
Part
2
种姓制度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它是禁锢印度人民的枷锁。
各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它划分各个等级,使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并世代相袭
它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猜一猜
种姓制度
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婆罗门(第一等级)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职责:掌握神权
职责: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职责: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3.实行种姓内婚制:婆罗门和刹帝利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不致因通婚而发生混乱,制定了种姓内婚制原则。不同种姓的人通婚受到歧视,甚至惩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贯用语。如果不同种姓的人通婚,则被认为是犯罪。
2.职业世代相传:《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的义务是“教育吠陀,为自己和他人祭祀,以及布施与接受(施舍物)。刹帝利的义务是“保护人民,给予施舍物,祭祀,学习吠陀以及节制现世享乐”。吠舍的义务是牲畜,施舍,祭祀,学习吠陀,商业以及高利贷,农业。首陀罗的义务是无怨恨地为那些(上述的)种姓服务。
1.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并且种姓世袭:婆罗门法经和法典的规定,婆罗门社会地位最高,是第一等级;刹帝利是第二等级。这两个等级享有各种特权。吠舍是雅利安人中的平民大众,是第三等级。他们必须施舍和纳税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首陀罗瓦尔是第四等级。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几乎被剥夺了一切权利。
种姓制度的特点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印度贱民还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如果父辈是蹬三轮的,小孩也基本会一样。如果父辈是捡破烂的,下一辈也会一直捡下去。除了极个别例子,像出身于卖茶水家庭的莫迪,凭借自己天赋和后天努力,逆袭成为总理,绝大多数贱民都深深地被种姓制度所框住,生而为贱民,世世代代为贱民。
案例分析
种姓制度的实质: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种姓制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
问题解答
1、说说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2、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现状
Part
3
印度佛教
知识梳理
1、时间
2、人物
3、经典
教义:四谛(苦、集、灭、道)
4、主张
5、背景
6、发展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
“释迦摩尼”。
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列国纷争、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众生平等
三藏经(经藏、律藏和论藏)
佛教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
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趋于鼎盛,并向外传播,终成世界性宗教。
1.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刹帝利与吠舍大商人对婆罗门的特权感到不满。
2.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其教义(四谛)能够得到较为广泛的支持。(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支持。)
3.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育王曾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阿育王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建造
人物卡片
一、北方陆路:北传佛教:从古称犍陀罗经由中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再经河西走廊抵达中土,古称“丝绸之路”。佛教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路径又可分南北两条,其中又以南道为早。另外一条北道,以龟兹(今库车一带)为中心,由巴米扬开始一线向东传入。之后远传至韩国、日本,这条路线传播的教义内容史称“北传佛教”。?
二、海路:南传佛教:从南印度经由海路,传至印尼、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地,部份支派透过华南登陆,再进入中国南方发展,这条传播路径其实就是著名的海上丝路。又称为南传佛教,海上丝路: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广州、徐闻→大陆沿海航线→缅甸→印度→斯里兰卡?
三、陆路:藏传佛教?:较晚期出现的传播路线,是从东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成为密宗佛教的主要传播路线。七~八世纪曾藉由中国传至日本,也就是日本东密的由来,
传播历程
蓝毗尼园
印度佛教四大圣地
菩提伽耶
鹿野苑
拘尸那罗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9)空即色、色是空。
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8)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10)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1)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2)一切罪中,杀生第一,偷盗第二,淫欲第三;
佛教谒语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记数的基础.8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公元630年,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公元70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了印度。他们在见识到印度人先进的计数方法后,便千方百计想将其引入阿拉伯。
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的最早记载是叙利亚学者塞特车特于622年写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提到,印度人用九个数字来计算,巧妙之极,但没有提及零符号。公元773年,一位印度天文学家携带婆罗摩笈多的著作来到巴格达,奉哈里发之命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
自然
环境
位置
气候
河流
古代印度
文明历程
城市国家: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婆罗门(第1等级)刹帝利(第2等级)
吠舍(第3等级)
首陀罗(第4等级)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时间(公元前6世纪)
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计数法




课堂小结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1、在古代埃及,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

A、僧侣
B、农民
C、奴隶
D、自由民
2、在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市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种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C
巩固练习
3、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单于
B、法老
C、皇帝
4、有“世界四方之王”之称的是(

A、胡夫
B、哈拉夫
C、汉谟拉比
巩固练习
C
B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都要被割耳朵。”“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结。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材料二:《大唐西域记》有一段记载了公元7世纪某国的情况:“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首陀罗,农人也。”
巩固练习
(1)材料一中这些规定是哪个法典的内容?这部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在这个国家,有户人家以牧羊为业,这户人家属于什么等级?
(3)在材料二这种制度下,为什么贵族的女儿不能和农民的儿子结婚?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吠舍。
(3)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3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在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城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A.?古代埃及人??????????????????????????B.?苏美尔人??????????????????????????C.?雅利安人??????????????????????????D.?印第安人
2.位于亚洲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印度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太阳历③佛教④阿拉伯数字⑤象形文字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主题无关的是(???

A.?种姓制度???????????????????????B.?释迦牟尼塑像???????????????????????C.?巴黎圣母院???????????????????????D.?阿拉伯数字
4.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在实践中,创造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波斯人??????????????????????????????B.?古印度人??????????????????????????????C.?阿拉伯人??????????????????????????????D.?犹太人
5.毗湿奴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岁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这段话反映的情形出现在(???
)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代希腊???????????????????????????D.?古代印度
6.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7.“苦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日婆罗门,净行也·…一二日刹帝利,王种也……三日吠舍,商贾也······四日首陀罗,农人……”《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说明在古代印度(???
)
A.?首陀罗与刹帝利不得通婚????????????????????????????????????B.?佛教反对婆罗门
C.?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造的????????????????????????????????D.?国王是第二等级
8.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的首都在(???

A.?哈拉帕?????????????????????????????B.?巴比伦?????????????????????????????C.?摩亨佐·达罗?????????????????????????????D.?华氏城
9.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10.某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A.?“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B.?“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35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都要被割耳朵。”“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结。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材料二:《大唐西域记》有一段记载了公元7世纪某国的情况:“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首陀罗,农人也。”
(1)材料一中这些规定是哪个法典的内容?这部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在这个国家,有户人家以牧羊为业,这户人家属于什么等级?
(3)在材料二这种制度下,为什么贵族的女儿不能和农民的儿子结婚?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中这样写道: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奴隶不属于人的范畴。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无罪。奴隶不承认奴隶主是自己的主人,割除双耳。欠债到期不还的人,责令其妻子和儿子两人到债主家里充当奴隶三年。
(1)图1,图2,图3分别是古代哪三种文字,分别属于什么古代文明?
(2)图4反映了古代印度什么制度?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宗教发源于印度。
(3)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出自哪部法典?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情况?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4)以上四大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共同特点?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
三、综合题(共1题;共11分)
13.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灿烂文化,这些文明不仅向我们昭示着祖先们的聪明才智,更反映了人类不懈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重要标志
名称
________
________
泰姬陵
所属国家
古埃及
________
________
所在的大河流域
________
两河流域
________
(2)人类早期文明为什么都会出现在大河流域?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D
8.【答案】
D
9.【答案】
B
10.【答案】
D
二、材料分析题
11.【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吠舍。
(3)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2.【答案】
(1)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古代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中国文明。
(2)种姓制度;佛教。
(3)《汉谟拉比法典》;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社会分化,阶级分化,等级制度森严;刑罚残忍。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服务。
(4)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
三、综合题
13.【答案】
(1)金字塔
;尼罗河
;汉莫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2)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水能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合人类生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