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2.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自主学习】1、假设凸透镜焦距为f,我们把的距离叫物距,用表示;把的距离叫像距,用表示。请在图上表示出来。2、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你认为同一个凸透镜所成不同的像的大小和像距可能与有关。【合作探究】1、实验需要的器材:。2、实验步骤:①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②将蜡烛放在u>2f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物距、像距以及像的性质于表格中。③再次调节物距使物距u>2f,重复顺序②。④调节物距使物距u=2f,记录物距、像距以及像的性质于表格中。⑤调节物距使f⑥再次调节物距使物距f⑦调节物距u=f,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⑧调节物距u,记录像的性质。3、设计表格4、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cm物与像应用实、虚大、小正、倒同、异侧u>2fu=2f2f>u>fu=fu【展示交流】1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影响实验进程和测量结果的因素?2、蜡烛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也就是物距减小,实像的位置和大小怎么变化?你还有什么发现?答:3、用硬纸板把透镜挡住一半,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什么样子?试一试?答:4、向上移动蜡烛,实像会向哪个方向移动?向上移动透镜时,实像又会向哪个方向移动?答:5、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答:【学以致用】1、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透明的露珠相当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形成了_______________像。此时,物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倍焦距。2、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当物体距凸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cmB、30cmC、20cmD、10cm【思维导图】【课后活动】1、通过盛有水的玻璃水杯看书上的字,你有什么发现?解释这是为什么?2、夏天的夜晚,很多社区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广场播放电影,试着分析一下,播放电影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3、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你应该怎么做?试一试。【课后反思】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